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子暑期实践行:探古窑传薪火助振兴

时间:2025-08-1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窑火传武当”暑期社会实践团 - 小 + 大


7月9日至24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窑火传武当”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丹江口市庞湾明代古窑遗址、丹江口博物馆、庞湾水库及十堰市张湾区百龙潭景区、武当窑文化艺术村,开展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对话传承人、生态宣传及制陶体验,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在丹江口博物馆,展柜中斑驳的瓷片诉说着千年窑史。“这件青花瓷纹饰和我家祖传瓷碗很像!”队员惊喜道。讲解员点头:“庞湾窑纹样源自民间,后启发了官窑设计。”团队成员触摸着明代窑具感叹:“这些工具若用现代材料复刻,或许能提升生产效率。”“年轻人创新思维正是工艺传承的关键。”讲解员回应。

踏入庞湾古窑遗址,残存的窑基散落山坡。“看这火膛结构!”管理员吴爷爷指着窑基解释,“古人借地形自然抽风,让窑温均匀,烧出的瓷器成色极佳。”他拾起一块带“涩圈”的瓷片:“这是叠烧工艺的痕迹,一个匣钵装多件坯体,省空间又提产量。”队员边记录边感慨:“传统工艺的智慧令人震撼!”吴爷爷欣慰道:“你们年轻人愿关注这些老手艺,窑火就有希望!”

庞湾水库碧波荡漾,与古窑遗址遥相呼应。吴爷爷指着旧码头回忆:“当年陶土从上游运来,烧好的瓷器就从这儿装船运往全国。水质清亮,釉色才正!”团队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古窑选址兼顾陶土、水源与运输,尽显生态智慧。

转赴十堰张湾区,团队在百龙潭景区开展生态保护宣传。“自然风光美,但餐饮区可优化。”游客建议被队员详细记录。而在武当窑文化村,“武当官窑印象”馆内,非遗传承人杜见勇举起明代青釉残片:“冰裂纹下的莲花纹仿自武当金顶藻井,瓷器承载的是道家精髓。”展柜中,齿轮与云纹缠绕的汽车主题酒器、暗藏“武当”玄机的太极人陶塑引得队员惊叹。杜老师笑道:“让古艺与现代碰撞,窑火才能活在当下!”

沉浸式制陶体验中,拉坯环节让学子们深感不易。“坯体总歪斜,厚度难均匀!”队员们屡败屡试。杜见勇老师指导道:“手随转盘动,力度要柔中带稳。”经反复练习,团队终完成稚拙却真挚的作品。

经过这次实践,团队誓言持续助力家乡,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结合调研成果,制作古窑文化宣传视频、开发文创产品,并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广非遗知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保护,守护文化根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团队成员表示:“我们将以青春之力,让千年窑火生生不息。”(作者: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窑火传武当”暑期社会实践团)

上一篇:实地走访探民情,政策入乡暖惠阳——广东财经大学惠泽知行团队赴惠阳开展资助政策下乡行

下一篇:医脉连畲乡 同心筑华章:为畲乡发展注入青春医力,凝聚民族团结新动能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