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索玛燃梦・七色振乡”实践团 - 小 + 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促进民族地区青少年全面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远之策。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文化传承水平与青少年综合素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商学院“索玛燃梦・七色振乡”实践团,于2025年7月,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越城镇城北感恩社区开展“七彩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教学相结合,为彝族儿童搭建起立体化成长平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01彝艺传习,双语共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实践团深知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基,将非遗传承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举措。在非遗课堂上,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探寻彝族图腾的深刻含义,引导他们制作彩绘木勺与刺绣书签,并将彝族传统的“涡旋纹”“日月星辰”等图腾巧妙融入创作之中。随着一件件富有童趣的手工艺品相继完成,“我是彝文化小主人”的认同感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植根。 “双语童声筑同心”与“七彩彝乡・童阅书香”计划 ,以双语歌声与书籍为载体,绘就民族文化交融图景。团队成员先集体研习彝语歌词,理解其含义并规范发音后,在双语传唱中指导小朋友纠正普通话发音,借双声部民歌教学让孩子们在感受民族文化魅力、提升民族自豪感的过程中,以艺术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开展结对共读,按儿童年龄与兴趣精选书籍,团队成员通过寓言故事互动激发阅读兴趣、拓宽视野,再引导小朋友以“我的家乡越西”为主题创作图文绘本,鼓励小朋友们进行作品展示与分享,培养其多方面能力,增强创作自信与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及未来憧憬。 02神话重启,科创未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为激发民族地区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精神,实践团依托凉山州航天科技资源,创新设计了“彝童火箭探星路”课程。活动中,志愿者们耐心指导孩子们制作水火箭,细致讲解技巧、纠正问题,对操作不熟练的孩子逐一示范,助力他们掌握原理与方法。孩子们全身心投入,在志愿者协助下完成属于自己的水火箭制作,现场满是科学探索的氛围。从古老的支格阿龙神话传说,到充满科学奥秘的水火箭实验,腾空而起的模型,点燃了孩子们“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让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萌芽。 03红船引航,彝海童行 铭记红色历史,方能赓续精神血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实践团组织开展了“彝海结盟”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首先组织小朋友们进行情景剧扮演,成员们先深入剖析各个角色,帮助小朋友们充分领悟角色的深刻内涵,随后进行角色分配,让小朋友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长征途中与彝族同胞歃血为盟的感人历史,深刻领会“彝海结盟”所体现的民族团结精神与革命智慧。随后开展的“时空对话信箱”活动,鼓励小朋友们给革命先烈写信,借此表达自己的感受;“重走长征路”活动则以障碍赛小游戏的形式,模拟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让艰苦奋斗精神在趣味互动中深入人心,激励着孩子们传承红色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04童治绿村,美连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团队组织小朋友们分组讨论村庄环境问题,共同标注形成“生态问题地图”。随后,“小村长议事厅”邀请村干部参与,团队成员带领各组小朋友依托地图汇报成果,提出增设垃圾桶、清理河道、加强环保宣传等建议,并引导他们画出心目中美丽家乡的模样。村干部评审后,将可行提案纳入村务优化计划;村委会推进整改时,实践团队向孩子们反馈进展并邀请其监督。此举既强化了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小手拉大手”的共治模式,也帮助他们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力量。 05商科赋能,童筑财观 “生活即教育”,实践团队秉持这一理念,通过生活化场景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与理财意识。“小小存钱罐”活动以互动式PPT 演示货币流动过程,用“苹果换铅笔”的模拟交易,生动解析存钱与消费的区别,引导儿童理解“积少成多”的道理。“小店乐淘淘”实践更具创新性,团队发放梯度化“预算购物卡”,孩子们在定制“杂货铺”中自主选购学习用品,在团队成员引导下进行消费决策。这种“同价差异化消费实践”,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具象化形成“量入为出”的消费观,为未来生活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06健康筑基,活力赋能 少年乃国之未来,心智强则国运昌,体魄健则民族兴。活动开展过程中,实践团队先借助演示视频,为孩子们清晰展示正确的巴氏刷牙法与七步洗手法操作要领。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开展“刷牙小勇士”与“洗手大挑战”趣味游戏,引导他们积极模仿视频中的规范动作,在相互监督、相互学习中,将原本枯燥的卫生知识学习转化为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有效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为身体健康筑牢根基。在“活力挑战赛”中,实践团队巧用彝族传统藤球,设计传球计时、颠球计数两个小游戏,让孩子们在运动中体悟“个人突破激发团队势能,集体荣誉反哺个体成长”的螺旋式价值,实现体育锻炼与团队精神培养的双重赋能。 07安全护航,快乐成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是最大的民生”。实践团队紧扣民族地区特点,实施三维防护教育:聚焦防灾避险,在防火防溺水教育中,团队成员指导儿童掌握远离火源水域、辨识山洪预警等技能,重点强化彝族木楼电路隐患预防与山地火场逃生自救能力,提升儿童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力;创新反欺凌教育,通过“守护星光”沉浸课堂,以情景剧《被揉皱的作业本》引导儿童轮换体验被欺凌者、旁观者与施暴者角色,结合心理漫画解析霸凌蝴蝶效应,并演练“三步求助法”,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延伸法治保护,开展“身体红绿灯”隐私课,通过“三色卡牌”游戏建立身体边界感,并模拟一键报警操作,完成隐私保护全链条教育。三大板块有机融合,系统提升了儿童的安全自护与互助意识。 |
上一篇:秦地银龄绽芳华,助力振兴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