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翟相博 张炜航 赵茗蕾 - 小 + 大
为深入探究烟台蓬莱苹果产业发展现状,推动校地合作向纵深发展,2025年7月9日至16日,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兴农富农惠农强农”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山东烟台蓬莱,通过走访基层村落与企业单位,与当地相关领域工作者开展深入交流,全面调研了烟台蓬莱苹果在种植培育、产业创新、校地互动、销售及乡村转型等方面的情况。 实践项目启动仪式 一、田垄扎根:筑牢烟台苹果种植根基 实践团队首先与烟台蓬莱本地资深苹果种植从业者李启恒开展深入交流,重点聚焦烟台蓬莱苹果产业的种植技术和产业基础。李启恒详细阐述了烟台蓬莱苹果在品质与储存、品种与技术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适合出口的高品质特性、依托本地冷风库和气调库实现的较长储存期,从烟富3到烟富10的烟台特色品种持续优化历程,以及普及率达8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等。通过此次交流,团队全面掌握了烟台蓬莱苹果产业在种植环节的扎实根基,为后续深入调研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采访大辛店新农人李启恒 二、科技赋智:驱动烟台苹果产业跃迁 在了解种植环节的基础上,团队前往烟台烟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刘克光进行交流,重点考察产业创新与科研合作情况。刘克光介绍了企业创新推出的苹果园艺盆景种植培育模式,该模式大幅提升了烟台苹果附加值;作为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烟台蓬莱综合实验基地,企业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在杂交育种、土肥管理等领域开展大量研究。同时,企业育种技术正从芽变育种、杂交育种向分子育种转型,虽面临高端人才短缺挑战,但为烟台苹果产业未来技术升级指明了方向。此次探访让团队深刻认识到烟台蓬莱苹果产业在产业链延伸和科技赋能方面的突出成绩。 调研烟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三、校地同心:共筑烟台实践育人平台 在明晰产业创新与科研合作情况后,团队与烟台市蓬莱区水务局工作人员、合肥工业大学校友刘荃展开交流,探讨校地实践的意义。刘荃结合自身在烟台基层的工作经历,肯定了合肥工业大学实践平台对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助力,以及烟台蓬莱基层实践场景对弥补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的作用,高度认可本次“三下乡” 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价值,同时体现了工大学子在烟台基层践行 “工业报国” 精神、为烟台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担当。这一交流成果体现了烟台蓬莱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的优质平台,以及校地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烟台地方发展上的良好互动。 合肥工业大学校友刘荃带领水库调研 四、电商搭桥:激活烟台苹果销售活力 基于对校地互动的认识,团队进一步与烟台蓬莱区融媒体中心乡村行栏目主持人黄川盛交流,了解产业销售与服务模式的转变。黄川盛作为长期深耕烟台助农宣传工作的媒体人,介绍了烟台蓬莱苹果产业在销售和服务模式上的变化,重点提及短视频时代电商对夏侯村果农的积极影响——在村书记带动下,果农通过直播带货拓展销路,让烟台苹果走向更广阔市场,解决了“销售难”问题,极大提升了种植积极性。此次交流让团队了解到烟台在助农服务和推动产业适应时代发展方面的有效举措。 采访助农媒体工作记者黄川盛 五、乡村焕新:铺就烟台苹果振兴之路 最后,团队来到烟台夏侯村,与烟台市商务局驻夏侯第一书记张临第交流,实地考察烟台乡村产业转型实践。 张临第介绍了夏侯村探索直播带货模式的过程,包括克服中老年人对电商不熟悉的困难,培养以三位退休老书记为核心的主播团队,让烟台苹果通过屏幕走进千家万户,实现销售额从最初的破百、破千到去年夏天单场 4 万元的突破,形成完整的直播带货产业链,同时还提出了从源头抓品质、拓展多渠道销售、推动农文旅融合的未来规划。夏侯村的电商转型成果,生动展现了烟台乡村苹果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 采访夏侯村第一书记张临第 六、海岸传香:擦亮烟台苹果品牌名片 调研走访之余,实践团队还前往烟台蓬莱海滩边,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苹果宣传活动。成员们在海边支起摊位,向过往的游客和市民热情宣讲烟台蓬莱苹果相关知识,从其适宜出口的高品质特性、依托冷风库和气调库实现的长久储存期,到品种优化历程,以及普及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等,详细介绍了烟台蓬莱苹果在种植、品质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团队成员将自费购买的烟台富士苹果分享至参与活动的游人品尝,让大家亲身感受烟台蓬莱苹果的香甜口感。通过这场海边宣传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烟台蓬莱苹果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扩大了烟台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体现了实践团队为推动烟台蓬莱苹果产业发展所做的积极努力。 开展海边苹果宣传活动 调研冷库、泡沫箱企业,了解苹果储存、包装途径 参观奥蓝之海公司,了解苹果副产品加工工艺 文字:翟相博 张炜航 赵茗蕾 图片:陈俊龙 梁栋 指导教师:黄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