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三下乡|山东工商学院共进·青衿之志志愿服务队赴广开展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8-1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近日,山东工商学院共进·青衿之志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号召,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开展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此次活动以支教服务为核心,融入本土文化探访、红色教育研学、专业特色赋能等多元实践,积极探索“大思政课”新模式,努力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打造“课上课下联动、理论实践结合、专业特色凸显”的育人新模式。

“青力青为”扎根基层:“大思政课”下的“五育”创生支教实践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作为青年学子,我们以“亲力亲为、躬身实践”的姿态投入支教工作,所有课程均以“五育融合”为备课核心,以“大思政课”为引领,凸显“支教范围广、课程设计全、受益人次多、实践内容实、工作成效显”的特点。队员们围绕德智体美劳自主设计50个主题课程,覆盖康居、锦湖、中南社区及广饶县党群服务中心4大区域,辐射周边数公里,短短数日内开设120场课程,累计服务儿童超3000人次,精准响应国家“双减”政策下的民生需求——针对当地新兴领域群体子女暑期托管难、作业无人辅导、安全存隐患等问题,以系统化服务为家庭分忧,使每个孩子背后的家庭均从中受益,辐射覆盖上百个家庭,让教育关爱从课堂延伸至家庭生活。


乡土文脉守护:青春聚力,为传统艺术添“防护衣”

在耿家村的墙绘保护实践中,我们聚焦乡村文化保护,针对既有墙绘开展墙绘维护:队员们细心涂刷防水防晒漆料,为承载着乡土记忆的艺术作品筑牢“防护层”,让励志话语、传统动画角色符号等文化印记得以长久留存。

这场“守护行动”深刻践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理念——不只是美化村容,更以实际行动守护文化根脉:让村民子女在熟悉的文化符号中延续情感认同,让传统美德与乡土智慧通过这些载体代代相传。青年学子也在躬身实践中明白,“保护也是一种创造”,守护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大思政课”中一堂生动的“文化自信”必修课。



兵圣文脉溯源:根植广饶沃土,传承孙武故里智慧

作为孙武的诞生地,广饶孕育了深厚的兵圣文化。走进中国孙子文化园、孙武祠及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深耕这片孕育了《孙子兵法》的本土沃土,探寻兵圣思想与现代社会的连接点。随后,这份从乡土中汲取的收获被融入支教课堂——队员们专门开设“孙子的故事”课程,向当地青少年讲述孙武练兵、谋略智慧等故事,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根脉,顺着“研学吸收—支教传授”的脉络自然流淌。让青年学子在“学”中深化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又在“教”中担当起传承责任,更让广饶的兵圣精神在代际传递中成为“大思政课”的生动教材。



红色根脉溯源:探访刘集旧址,感悟《共产党宣言》在广饶的革命印记

广饶县刘集村是我国最早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农村地区之一,这里保存着全国现存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的革命记忆,承载着共产党人早期在农村传播真理、唤醒民众的壮阔历史。

这场基于史实的研学,让青年学子们在真实的历史细节中,触摸到本土红色文化的根基,理解了“红色基因是如何在广饶农村扎根生长”的历程,更让刘集旧址这一真实的革命地标,成为“大思政课”中传承信仰、砥砺担当的鲜活教材,让真实的革命历史在青春实践中持续焕发力量。

产业文脉探研:立足轮胎之都,以专业视角解码广饶产业基因

广饶“中国轮胎之都”的名号,源于其深厚的产业积淀与独特的发展路径。服务队走进广饶轮胎工业展览馆,循着轮胎产业从起步到崛起的脉络,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深入探寻这一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逻辑。

这场“产业实景对照专业理论”的研学,让山商学子既触摸到广饶轮胎产业的发展脉搏,更在“产业文脉”与“专业认知”的碰撞中,深刻理解了“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经济”的实践意义,让扎根本土的产业探索,成为“大思政课”中连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

上一篇:三下乡 | 山东工商学院共进•青衿之志志愿服务队赴宁阳开展 2025 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 “三..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