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行走中华·遵芯向黔”实践队 - 小 + 大
“大国重器彰显大国底气”,为更好激励哈工大学子矢志投身重点领域、服务强国建设,暑假期间,“行走中华 遵芯向黔”实践队赴乐山、贵阳、遵义等地开展实践活动,队员们实地探访乐山核电站、“中国天眼”等大国重器,深入调研贵阳航天科工十院、林泉电机、航天电器等重器产业。 探访大国重器,见证中国力量 7月9日,实践队赴乐山,实地探访中国核动力九〇九基地,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摇篮广场、二机部第一研究设计院院部旧址、山头指挥部、彭士禄、赵仁恺旧居、核潜艇雕塑、中国核动力科技馆。 漫步在绿树掩映的机关小院,主楼匾额上“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豪言依旧震撼。触摸“成都291信箱”的老旧邮筒,仿佛听见八千无名英雄与家人通信的沙沙声。他们隐姓埋名,以“西南水电研究所”为代号,在“干打垒”土房和泥泞的“洋灰路”中,用算尺与手摇计算机铸就大国重器。 走进彭士禄院士的旧居,泛黄的图纸和简陋的办公桌诉说着“吃百家饭长大”的总设计师的赤子之心。山洞中的模拟工作场景重现了当年科研人员“白天研究、夜晚学习”的拼搏岁月,而展览馆里“华龙一号”的177堆芯模型,则闪耀着自主创新的光芒。 【图1:实践队在九〇九基地合影】 7月11日,实践队赴平塘县,实地探访中国天眼。走在南仁东先生奋斗了几十年的工地上,乘坐摆渡车盘旋上山,再攀爬789级台阶登顶,每一步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当我们终于站在天眼面前时,那份震撼与敬仰难以言表。巨大的“银碗”与喀斯特群山完美融合,将130亿光年外的信号轻轻拢入怀中。我们深知,这背后是选址的严苛、目标的坚毅、建设的艰难以及建成后的荣耀。中国天眼,国之重器,世界之光,这个称号它当之无愧。 【图2:实践队在中国天眼合影】 调研重器产业,夯实强国根基 7月14日上午,实践队赴贵阳,深入走访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人事资源部部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公司,了解了航天电器始终秉承践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以顾客为中心,勇于争先,体现奋斗价值”的价值观,坚守“致力高科技领域,连接世界,驱动未来”的使命。在访谈环节,我们对公司和求职能力要求有了深入了解,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 【图3:实践队在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影】 7月14日下午,实践队赴贵阳,深入走访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在大国工匠张勇带领下,我们了解了中国航天领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访谈环节,我们对公司和哈工大学长学姐从事的工作有了深入了解,明确了职业发展定位。 【图4:实践队在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合影】 7月15日上午,实践队赴贵阳,深入走访航天科工十院研究所。在人事资源部部长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公司,公司以国防武器装备研制为核心,聚焦惯性与导航系统,伺服机构,特种机器人,测控装备及石油仪器四大方向。在访谈环节,我们对公司人才培养路径有了深入了解,明确了职业发展路径。 通过近距离考察、交流,实践队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伐,探索了“国之重器”的锻造历程,深入了解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也见证了在新时代“遵义会议精神”在科技创新前沿焕发出的蓬勃生机。 未来,实践队将持续讲好大国重器故事,深度剖析重器产业,引领学生感受行业发展脉搏,树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职业目标。(“行走中华·遵芯向黔”实践队) |
上一篇:浙理“破局重生・助企远行”小组:探寻企业破产重整新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