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为探寻红色根脉、汲取奋进力量,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7月8号至11日,机场学院“伟人故里探薪火,追溯记忆踏红途”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湖南韶山、长沙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暑期社会实践,以青春脚步丈量信仰之路,用当代视角解读红色记忆。 追溯伟人事迹·触摸历史温度 ——在韶山冲里读懂“伟人精神的源头“ 7月8日上午8时,实践队肃立于毛泽东铜像广场,向毛泽东同志敬献花篮,并宣读新时代青年誓词。花篮缎带上“深切缅怀”四字,承载着对毛主席的无尽思念;铿锵有力的誓言,是对毛主席嘱托的郑重承诺。“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青春力量!”一声声誓言与广场“不忘初心”石刻交相辉映,信仰的力量在青年心中深深扎根。 怀着对伟人的无限敬仰,实践队离开毛泽东广场,那份庄严肃穆仍在心中回荡。沿着蜿蜒山路拾级而上,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静静矗立眼前。馆内,73个补丁的睡衣、泛黄的日记本,无声诉说着伟人的简朴与深沉家国情怀。“补丁背后是‘为人民服务’的赤子心!”队员轻触展柜,从平凡物件中触摸到超越时代的崇高品格。 走出毛泽东纪念馆,伟人的故事仍在脑海中不断回响。随后,实践队前往毛泽东同志故居和南岸私塾。青瓦黄墙的毛泽东故居前,导游动情讲述少年毛泽东的成长轨迹;南岸私塾内,琅琅书声仿佛穿越时空。“一张书桌、一盏油灯,孕育了改变中国的思想火种!”实践队在斑驳砖墙前合影,感悟那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思想起点。 9日,实践队走进幽深的滴水洞。1966年毛主席在此思索国家前路的方寸之地,如今成为青年追问人生坐标的课堂。“新时代的'赶考路’,我们如何作答?”洞前沉思,回声激荡。 走出滴水洞,感受完伟人曾停留之地的宁静与神秘,紧接着实践队去拜访一位特别的老人——汤瑞仁奶奶。已经96岁的她,握紧队员的双手,讲述着 “主席教我为人民做实事”的故事。这位“毛家饭店”创始人,用一生践行信仰: 累计资助超7000名学生,个人全资帮扶23名贫困学子,还创办了爱心基金。“你们要接好这一棒!”她眼含热泪的嘱托,让全场动容。 二、传承伟人精神·书写时代答卷 10日,怀着对毛主席的崇敬与追思,机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告别韶山,奔赴长沙。在橘子洲头巍然矗立的毛主席雕塑下,实践队采访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倾听时代心声,受访者深情表达:敬仰主席丰功伟绩,感佩其为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更满怀深深的感恩之情。 实践队在橘子洲头活动中,特别设置了“手书主席诗词”环节。游客们怀着崇敬之情,纷纷在明信片上郑重誊写毛主席的经典诗词名句。笔墨流转间,既是对革命领袖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在字里行间汲取着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踏着午后的骄阳,实践队抵达了岳麓山。在这片承载厚重抗战历史的山林间,创新开展红色主题定向越野活动。队员们穿梭于历史现场,在终点处,一场由带队老师主持的党史知识问答成为检验学习成果的生动课堂。 在沉浸式剧本演绎馆,一盏灯熄灭,时光便倒回1953年的朝鲜——坦克大炮逼近,整座城市黑云压城,国家危在旦夕。11日机场学院暑期实践队的同学与其他玩家化身“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红色剧本里,经历了一场关于“牺牲”与“抉择”的灵魂拷问。这场沉浸式体验,让“红色传承”不再是遥远的口号--它是剧本里的诀别信,是抉择时的血与泪,更是民航学子未来守护蓝天的每一份担当。 薪火相传进行时 这趟红途不是终点,而是机场学子精神坐标的新起点。 韶山冲种下的信仰种子,正化作云端起降时守护安全的责任担当; 橘子洲头的时代之问,已融入建设民航强国的青春答卷中。 看,那穿越百年的薪火,正在万米高空闪烁光芒...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