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广东海洋大学柑脆肥农团队 - 小 + 大
古树名木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承载着地域历史变迁与文化积淀,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与文化遗产。广东海洋大学柑脆肥农团队受龙腾村村委会委托,于2025年7月17日开展系统性实地调研,旨在查明病害成因并制定科学治疗方案。综合当地情况,总结常见病虫害问题,归纳病因,制定并因地制宜地完善生态保护以及病虫防治方案。 实地调研,发现问题 2025年7月17日,通过走访村民,了解民意,柑脆肥农团队发现位于蓝逸滔先生家附近的一棵榕树出现树干病虫害严重的情况。团队成员立即前往现场查看,团队中农学专业的队员立刻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首先该榕树有多处树枝断裂,断口大小参差不齐,树干表皮有些许擦伤;其次榕树多处存在虫洞,但洞口无汁液或虫分残留。团队队员借用工具挖掘些许根部,观察到部分根部已枯萎坏死。根据村民蓝先生解释,该榕树有40年历史了,根部确实常年积水。团队队员推测此榕树有蛀干害虫存在,但目前害虫应该已经离开树干;根部常年积水,积水中貌似有铁细菌滋生,导致榕树的根部坏死。铁细菌在酸性环境下加速根系腐烂,天牛科害虫则通过蛀蚀加剧树体衰弱。 柑脆肥农队员在观察树干虫洞 黄文成/摄 查询资料,确定病因 为了验证该判断的正确性,团队队员咨询了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研究病虫害防治的吴正伟老师以及团队指导老师。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直观展示该树存在的问题,拍摄虫洞及根部腐烂等相关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该榕树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队员们也查阅了相关农学书籍,咨询村内有经验的农户们,初步确定了该榕树存在树干蛀虫、根部腐烂的情况。 柑脆肥农队员拍摄虫害照片并联系指导老师咨询意见 黄文成/摄 扩大范围,有效防治 在与蓝先生的交谈中,团队了解到龙腾村里还有一棵200多年的大榕树,是国家三级古树。该古树附近是龙腾村内的文化表演舞台,代表着村子的人口兴旺与文化底蕴,保护古榕树十分重要。在龙腾村村委书记蓝剑锋的协助下,团队展开对古榕树的调研。通过观察,该树生长状态良好,但树枝有一个断口,目前已经愈合,树干上也存在虫洞,与蓝先生家附近的榕树情况相似;通过掘土发现,根系健康,积水较少。在咨询了指导老师的意见后,团队与村委干部共同讨论了两棵榕树的病虫害治疗与预防方案。在获得蓝先生与村委会的批准后,团队队员采用了国光糊涂来促进树的枝干愈伤,国光毒枪来预防害虫残留,最后用国光根盼浇透根系促进生根的方案。 柑脆肥农队员对虫洞进行喷药防治 吴铄/摄 队员们与蓝先生约定时间,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好药水,用“一涂、一喷、一浇”依次解决榕树的枝干断裂、病虫害及根部腐烂问题。考虑到村内人口多为老人,团队成员把防治的基础方案通过文档和口头传授的方式交予蓝逸滔先生,同时保持线上联系,随时帮助当地村民解决树木病虫害的防治问题。 总结问题,改善方案 在完成一系列的系统修复后,团队从榕树病虫害防治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诊断”,“系统修复”,“长效管护”的三阶段的防治思路,不仅为后续两棵榕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保障,还为村内其他出现类似情况的树干提供防治经验。通过归纳总结,团队形成三级治理技术路线:首先是短期应急处置——进行蛀孔处理。通过一定的药物直接处理虫洞,驱赶害虫。其次是中期生态修复,进行土壤修复并且优化排水系统。关注大树的生长情况,进行养分管理并增施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避免铁细菌滋生。最后是长期监测体系,团队成员提出建立古树健康监测系统,实时传输生长参数(含12项监测指标),该方案需要进行长期的实验与数据收集,目前仍在协调阶段。 承载着集体记忆的百年古榕,在科学保护中重焕生机,根据龙腾村的发展规划,百年古榕作为象征着时代变迁、民风民俗的重要“活化石”,未来必定是龙腾村的绿色文化地标。绿美乡土的道路上,柑脆肥农一直在科学开拓更多的乡村振兴可能性。 柑脆肥农队员与榕树的合照 吴铄/摄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