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追寻历史遗迹 感悟军垦文化

时间:2025-08-2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沈璐 肖明芸 张振军 - 小 + 大


为弘扬兵团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石河子大学保卫部赴第八师一五二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前往军垦第一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实地参观军垦文物、聆听屯垦戍边故事等方式,深入了解兵团从“铸剑为犁”到“屯垦戍边”的历史进程。在沉浸式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将兵团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助力更多青年学子了解兵团历史,增强“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步入军垦第一连,道路两旁的“拓荒者”雕塑瞬间抓住实践团成员目光,这些雕塑栩栩如生,呈现军垦先辈紧握农具、身姿坚毅的拓荒姿态,脸上刻着执着与无畏,还原了当年拓荒者的奋斗模样。经讲解员介绍,“这些雕塑生动还原先辈屯垦戍边、战天斗地的奋斗场景,这些雕塑不只是艺术作品,更承载着先辈们披荆斩棘、开垦荒原的热血历史。”

图为石河子大学保卫部赴八师一五二团军垦第一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参观军垦雕塑 王弘旭供图

走进军垦第一连广播室,斑驳的展柜里静静陈列着兵团开垦时期的珍贵文物,带着岁月磨损痕迹的水壶、碗碟,与几柄锈迹斑斑的农具相邻摆放。它们虽沉默无言,却似在诉说往昔——水壶曾随垦荒者跋涉风沙路,碗里盛过粗粝干粮,农具更是垦荒人与戈壁风沙对抗的“武器”,每道锈痕里,都彰显着军垦人战天斗地、拓荒造田的热血故事。

实践团成员踏入军垦第一连的小礼堂,发现礼堂内陈列着众多老照片,实践团成员仔细观摩,不时驻足记录。照片里的场景,见证着往昔军垦生活的片段,在无声的讲述岁月故事。实践团成员张嘉欣轻声感叹:“这小礼堂就像一部立体的回忆录,每一张照片、每一处布置,都在诉说当年军垦人扎根奋斗、开拓建设的艰辛与坚韧,让我们真切触摸到那段热血激昂的岁月。”

图为石河子大学保卫部赴八师一五二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于军垦第一连参观文物 肖明芸供图

在地窝子展览区,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反映兵团特色的专题展览。展区以实物陈列、场景还原搭配沉浸式体验的形式,全方位展示兵团开垦时期的生产器具与生活用品,风箱、磨盘、簸箕等物件有序陈列。地窝子内辟有一间婚房,墙面上大红喜字鲜艳夺目,喜庆氛围扑面而来,瞬间将人拽入当年情境。队员们凝视这些保存完好的文物,透过斑驳痕迹,深切触摸到当时军垦人在艰苦中孕育生活智慧的温度。深刻体会到军垦人在极端环境中,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与坚韧。“从前以为只是些旧物件,如今才懂每一件都藏着兵团人的血汗与担当。”不少队员感慨,这场沉浸式参观,让大家对兵团精神传承,有了更深沉的思考。

图为石河子大学保卫部赴八师一五二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于军垦第一连参观地窝子 刘嘉钰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对兵团的历史文化有了更为立体、全面的认识。实践团成员夏玉玲表示,将秉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理念,把实践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军垦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份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图为石河子大学保卫部赴八师一五二团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于军垦第一连实践团成员集体合影 王弘旭供图

文字:沈璐 肖明芸 张振军

图片:刘嘉钰 王泓旭

上一篇:青春践初心,躬行悟垦魂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