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河润桃李·海育黔童”课后服务实践团 - 小 + 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强国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响应团中央青年服务基层的号召,7月14日至8月1日,河海大学“河润桃李·海育黔童”实践团奔赴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闵孝中学,开展为期三周的“三下乡”教育帮扶活动。这支由数学学院院团委牵头,汇聚英语、数学等专业优秀学子的团队,带着“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信念,为这所拥有673名学生——其中400多名留守儿童、320多名离异家庭学生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送去知识的滋养、成长的陪伴与梦想的启迪,在黔东大地书写下青春服务基层的动人篇章。 河润桃李·海育黔童大合照 深耕课堂:分层教学精准赋能,筑牢知识根基 实践团始终将“精准育人”作为核心,针对六至八年级学生的学业特点与需求,构建了分层递进的教学体系。 六年级聚焦小升初衔接,张肖林的音标课从发音规则到趣味练习,让英语学习不再枯燥;卢琦龙的正负数课程结合生活实例,为初中数学打下基础。 志愿者张肖林与卢琦龙辅导中 七年级侧重知识深化,陈正坤通过“剪纸悟轴对称”“数独竞赛”等创新形式,让几何与逻辑思维课充满乐趣;张肖林解析试卷时传授的解题技巧,让学生直呼“豁然开朗”。 八年级瞄准中考难点,阳春旗的函数课用实际案例化解抽象概念,潘禹吉的英语语法填空专题通过例句分析与情景练习,强化知识点运用。 志愿者陈正坤,阳春旗与潘禹吉辅导中 杨萍校长亲自加入教学,为新初一学生讲授作文秘诀,师生联动让课堂效率显著提升。家长反馈中“孩子单词记得牢了”“数学图形题会做了”的肯定,正是教学成效的最佳印证。 杨萍校长在辅导 多元实践:从知识传递到全面成长,活动绘就青春底色 三周时光里,实践团以“知识+素养+精神”三维赋能,让校园焕发别样活力。 学科拓展与兴趣培养并行:实践团的志愿者带来的“数字飞花令”,让“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诗句在竞技中浸润心灵;漆扇创作课上,孩子们用彩笔在扇面勾勒山水花鸟,传统工艺与童真碰撞出美感;扭扭棒手工坊里,一个个创意菠萝作品见证动手能力的提升。 学科拓展作品展示 安全与精神教育并重:结合世界防溺水日,闵孝镇政府工作人员与实践团联合开展防溺水讲座,通过案例剖析与自救演示筑牢安全防线;禁毒教育课上,“禁毒承诺卡”贴满班级“成长树”,让防毒意识入脑入心;“雷锋精神科普课”上,孩子们分享助人小事,领悟“奉献不分大小”的真谛。 普及安全,禁毒教育及雷锋精神 运动与协作共融:清理一新的泳池里,陈正坤担任教练,分批次教学生游泳,水花中绽放自信;足球友谊赛、搬运气球游戏、操场集体运动,让团队协作与青春活力在阳光下尽情释放。 举行多彩课外活动 长效联结:从单次帮扶到持续深耕,情谊跨越山海 活动伊始,河海大学与江口县教育局签约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长期合作奠定基础。座谈会上,志愿者与校方、团县委达成共识:教育帮扶不应止于暑期,而要成为滋养乡村教育的“活水”。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实践团更以“五个一”任务践行使命:办好惠民实事(如清理泳池、教室大扫除)、开展主题宣讲(红色教育、脱贫攻坚故事)、进行结对共建(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提出务实建议(基于调研的乡村教育改进方案)、撰写调研报告(为长效帮扶提供数据支撑)。 离别之际,孩子们用彩笔描绘与老师相处的点滴,写下“想当科学家”的纸条,主动添加志愿者微信延续约定。这些细节,让教育帮扶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 离别前的合照 结语:青春担当映初心,教育微光向未来 从初见时的拘谨,到离别时的不舍;从课堂上的专注,到活动中的欢笑,三周时光虽短,却在闵孝中学的孩子们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实践团成员用脚步丈量乡村教育的土地,用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仅完成了知识传递的使命,更让“教育强国”的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 正如江口县团县委副书记孙倩所言:“你们的每一堂课、每一次交流,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河海大学“河润桃李·海育黔童”课后服务实践团的实践证明,青年学子以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振兴,既是对“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生动践行,更是用青春力量托举乡村未来的具体行动。这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情谊,终将在苏黔两地持续生长,让更多乡村孩子的梦想,在教育的阳光下绽放绚丽之花。(河海大学:“河润桃李·海育黔童”课后服务实践团) |
上一篇:挺膺担当正青春②|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体悟农耕艰辛 筑牢乡村安全防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