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溯光逐梦探初心,科学履痕传精神——川农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时间:2025-08-2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何永秀 - 小 + 大

为深入学习传承科学家精神,凝聚青年学子奋进力量,8月20日至25日,四川农业大学“溯光逐梦・科学履痕”实践团赴成都及周边地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沿“历史脉络溯源—现实发展观察—精神内涵感悟”主线,先后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绵阳两弹城,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交流感悟等方式,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探寻科学发展逻辑,体悟不同时代下精神力量的传承与延续。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团队将目光聚焦古蜀文明中的科技智慧:在太阳神鸟金箔展柜前,队员们仔细观察金箔的轻薄质感与精准纹路,探讨古蜀先民对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控能力;围绕青铜神树展品,大家结合讲解分析复杂铸造工艺背后的技术构思,直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在手工业领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初步建立对“科学探索”的历史认知。走进成都博物馆,队员们沿着历史时间线梳理科技发展轨迹,从先秦时期适应农耕需求的工具革新,到汉代用于天文观测的仪器发明,再到明清时期兼顾实用与美观的手工业制品升级,清晰看到成都地区科技发展的传承与演进,进一步理解“科学”在不同时代的具体形态。

抵达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后,团队重点了解村庄的发展历史与特色产业。在讲解员的讲解下,队员们详细聆听战旗村的发展变迁:从过去的传统农业村落,到如今依托特色产业实现振兴,其中特别提到习近平总书记曾到此视察的重要时刻,以及总书记当时自费购买村民制作的草鞋、关心村民生活与村庄发展的温暖细节,这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对乡村发展的重视与关怀。随后,团队参观了战旗村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域,了解到村民们大规模制作豆瓣、酱油、醋等传统调味品,并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销往全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模式。队员们与村民交流时,深入探讨传统产业如何通过品质把控、市场拓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切实体会到“因地制宜、务实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

走进四川绵阳两弹城,团队开启对特定历史时期精神内涵的深度学习。在“两弹一星”精神纪念馆内,浓厚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模拟还原的“地下实验室”场景中,简陋的实验设备、简洁的工作环境,真实再现了当年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开展工作的场景;一公里长的防空洞笔直向前,行走其间,仿佛能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隐姓埋名搞科研”的峥嵘岁月,直观体会“自力更生”背后的坚定信念。队员们紧跟讲解员的步伐,在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前驻足聆听:从邓稼先在核试验场不顾辐射危险,徒步查看爆炸碎片的无畏担当,到钱学森放弃国外优渥科研条件与生活待遇,毅然归国投身国家国防事业的赤诚之心;从科研团队用算盘日夜演算核数据的执着坚持,到工作人员扎根深山、与家人长期分离的无私奉献……每一段故事都让现场陷入沉静,不少队员红了眼眶。在历史影像播放区,当“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誓言响起时,队员们自发停下脚步,认真观看画面中科研人员朴实的笑容、坚定的眼神,深刻感受到“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自觉。

此外,团队还参观了两弹城旧址的科研人员宿舍与办公区:木质桌椅上仍留有当年使用的痕迹,书架上陈列的旧书籍、旧资料,无声诉说着科研人员日夜钻研的热忱;墙上悬挂的作息时间表、工作任务安排,展现出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触摸着这些承载历史记忆的物品,队员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与认同进一步加深。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溯光逐梦・科学履痕”实践团通过多站点的实地探索,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深刻感悟到不同时代下“探索”“坚守”“奉献”等精神内核的传承价值。接下来,团队将系统整理各实践站点的照片、笔记与感悟,通过校园宣讲会、线上图文专栏、实践故事分享会等形式,把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传递给更多青年学子,让优秀精神力量成为激励青年奋进的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精神、勇担使命”的初心。

(作者:何永秀)

上一篇:沙漠边缘见绿洲,青春脚步量生态 ——北京林业大学学子磴口调研记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