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寻筑大运河——运河建筑文化传承”暑期实践小队 - 小 + 大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责任感,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寻筑大运河——运河建筑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于近日走进扬州代表性园林——何园,开展实地调研与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寻访建筑之旅,更是一次将理论与实践、文化与专业、课堂与现实有机融合的探索之行 探寻园林肌理,感受建筑温度 扬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建筑闻名于世,在众多的园林中,何园以其精美的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脱颖而出,成为扬州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晚清时期扬州盐商何芷舠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清朝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至今已有近140年的历史,何园以其独特的园林建筑特色,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何园的设计充分融合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形成了"一园八景,处处有景"的风格。 何园的建筑特色是中西合璧,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又有西方建筑的元素,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使得何园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艺术典范。 团队携带着比例图纸与分析图表,扎根园林深处。从花窗格扇的榫卯咬合、阶沿石的包浆纹路,到借景框景的空间层次设计,每一处建筑肌理都被精心拍摄与深度解读。 解读图纸,实地勘探 在杨超老师的现场指导下,团队围绕何园的整体布局、建筑尺度、功能分区与园林艺术特色展开深度分析。通过对照图纸、实地勘察,同学们探讨了古代造园师如何借助自然地形、运用视觉错觉等方式,营造“移步异景、藏露结合”的空间美学。 这不仅是一次理论知识的延展,更是一次建筑思维的激活。队员们纷纷表示:“在书本上看到的知识,在这里都变得‘鲜活’起来了。” 文化传承,专业赋能 此次社会实践特别注重将专业教育与文化认同相结合。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还重点了解了何园所承载的运河文化背景——作为大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扬州的园林建筑既体现着区域特色,也映照着运河流域的文化融合与演进。 此次文化建筑的研学,都让同学们跳出了课堂上的理论认知,真切实感地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进一步增强了将“工匠精神”与“文化担当”融入专业学习的使命感。这些细节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到,“工匠精神”不仅是精湛的技艺,更是坚守与创新的平衡;而“文化担当”也不只是口号,是在专业领域中为传统文化寻找当代落点的责任。 当代传承,活态传承 何园的保护与利用模式表明,古典园林需通过“沉浸式体验”“研学活动”等方式,让年轻群体感受其价值,才能实现“活态传承”。后续可进一步挖掘其建筑技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点,让园林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青年之行,筑梦之途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寻筑大运河”团队在何园的探索,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的旅程。未来,我们将继续行走运河沿线,以青春之力,传承建筑文化,让运河建筑的魅力,在时代浪潮中熠熠生辉。 (作者: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寻筑大运河——运河建筑文化传承”暑期实践小队) |
上一篇:青春舞台演绎家国情怀,创新课堂点亮科学梦想 ——“碧野寻踪”实践队深耕情景剧讲活院士精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