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天津外国语大学“沂路同行”实践团:走访沂蒙,探寻百花峪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5-08-2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李承芮 - 小 + 大

在沂蒙大地广袤的乡村沃土上,临沂市“四雁工程” 正释放出澎湃动能。其中,“头雁”作为核心力量引领发展。蒙阴县百花峪村的蜕变,正是“头雁”领航的生动写照。

2025年7月27日,天津外国语大学“沂路同行”实践团随前村支书陈秀海,探寻其振兴之路。

百花峪是个曾因交通闭塞而被困于蒙山深处的村庄。陈秀海回忆:“靠天吃饭” 的日子让年轻人陆续逃离,百花峪成了 “空心村” 的代名词。

转机始于临沂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大百公路项目启动时,陈秀海坚定表态:“这是百花峪的生死路!”他带领党员群众投身修路,2018年水泥路进村,既打通物流通道,又让“环蒙山生态观光圈”落地。

路通更要思想通。在“四雁工程”指引下,陈秀海带队取经后,定下“生态立村、旅游强村”方向。如今,全村100户中有三十余家高中低端农家乐与民宿,村民年收入从十年前三四千元升至三四十万元。今日的百花峪,已是名副其实的“百花之峪”。现任村支书陈长田接力发展,催生采摘园、露营地等新业态,延伸产业链,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更深远的是人才“回流潮”与组织“年轻态”。优惠政策吸引本地青年归巢、外地青年慕名而来,青春力量重塑基层,党员结构年轻化,后备力量培养活跃,形成政策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百花峪的蜕变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乡村振兴正让乡村成与城市并肩的“价值高地”,承载着国人“诗意栖居”的向往,为民族复兴筑牢根基。

(作者:天津外国语大学 李承芮)

上一篇:南理微光:南理三下乡|一渠活水润古今,青振载道承匠心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