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管院学子赴湖南凤凰古城开展“探寻非遗魅力,传承扎染技艺”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_|三下乡活动|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兰大管院学子赴湖南凤凰古城开展“探寻非遗魅力,传承扎染技艺”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8-2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李诗颖,伍敏瑜,赵淋灵,刘思雅,罗志强 - 小 + 大

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2025年八月上旬,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探寻非遗魅力,传承扎染技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古城,围绕凤凰扎染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了为期5天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亲手体验等方式,探寻扎染技艺的传承密码。

(图1)

追溯历史:蓝白之间的百年故事

实践团首先来到凤凰古城的扎染工坊,在当地向导的介绍下,了解了凤凰扎染的发展历程。据介绍,凤凰扎染起源于明清时期,最初是土家族、苗族先民利用板蓝根等植物提炼染料,为布料染色以满足生活需求。到了清末至民国年间,扎染进入兴盛期,成为婚嫁中的重要元素,姑娘们从十岁起便学习捆扎技法,其纹样也从简单的几何纹路发展为花鸟虫鱼、吉祥寓意等多样化图案。

(图2)

新中国成立后,凤凰扎染逐渐从实用品向艺术品转型,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扎染工艺厂,老艺人与设计师合作创新,使扎染作品走出湘西并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中获奖。如今,凤凰扎染通过“活态传承”,在保留核心技艺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成为当地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

对话传人:坚守与创新的传承之路

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凤凰扎染传承人向云芳。向云芳自幼跟随母亲学习扎染技艺,儿时便在沱江边帮母亲洗布,对扎染的热爱早已深深扎根。她不仅坚守传统,采用“冰块植物染”工艺,清晨上山采集板蓝根,按严格比例与多种材料发酵制成染料,还开创了双面异彩针扎技法,其作品《鲤鱼跃龙门》曾获业界高度认可。

年过七旬的向云芳如今仍坚守在扎染传承一线,开设工作室、广收学徒、定期开展研学活动,甚至尝试“盲扎”以探索技艺传承的更多可能。她表示,扎染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热爱,只要手还能动,就会一直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图3)(图4)

亲身体验:感受扎染技艺的独特魅力

在向云芳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了扎染的全过程。从学习“捆扎”“缝扎”“夹扎”等基础针法,到在白布上设计图案、用棉线勾勒轮廓,再到将布料浸入蓝靛染缸反复浸染、等待氧化,每一个步骤都考验着耐心与技巧。

(图5)(图6)(图7)(图8)

当成员们小心翼翼地拆开线绳,看到蓝白相间、独一无二的花纹在布上呈现时,都难掩激动之情。实践团成员小李说:“亲手体验扎染,才真正感受到这门技艺的精妙,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

(图9)(图10)(图11)

此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凤凰扎染的历史与现状,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付出。同学们表示,将把此次实践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关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12)

(文:李诗颖,伍敏瑜,赵淋灵,刘思雅,罗志强 图:薛一可,栗铎源,曾帅)

上一篇:科技赋能乡村路,智绘未来新图景——天津科技大学筑梦萤火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开展红色主题教育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