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校社协同 | “龙湾益学社”绘就暑期青少年成长新图景_|暑期实践|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党建引领 校社协同 | “龙湾益学社”绘就暑期青少年成长新图景

时间:2025-09-0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张永江 曹文萱 - 小 + 大

暑期是青少年成长赋能的关键期,也是基层民生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切实解决暑期孩子“看护难”问题,7月21日至8月中旬,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龙湾社区联合青岛大学沂梦童行文化双创实践团,共同打造“龙湾益学社”公益服务项目。依托“党建引领、校社联动、资源整合”的工作模式,项目不仅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了知识学习与兴趣培养的平台,更探索出基层治理赋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路径,成为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样本。

党建牵线:校社精准对接,筑牢协同根基

“龙湾益学社”的落地,源于基层党组织对民生需求的精准把握与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深度融合。作为项目“主阵地”,龙湾社区党委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前期通过入户走访、家长座谈等形式,全面摸排辖区青少年暑期需求,明确“安全有保障、学习有收获、成长有陪伴”的服务目标。青岛大学沂梦童行文化双创实践团则主动对接社区需求,发挥高校专业优势,组建由英语(公费师范生)、英语(语言大数据)、德语、朝鲜语、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专业学生构成的志愿者团队,形成 “社区搭台、高校唱戏、党(团)员带头、群众参与” 的协同机制。

从活动场地的规划布置到课程体系的反复打磨,从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到家长沟通机制的建立,社区党委与实践团始终保持同频共振。社区党员干部主动认领“场地保障岗”“安全巡查岗”,实践团团员志愿者牵头负责“课程研发组”“应急处置组”,以党建红引领青春绿,让校社协同的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组织力量。

课程赋能:多元内容供给,点亮成长新视野

“益学社的课程既有趣又有用,孩子每天都盼着去!”这是社区家长对项目的普遍评价。依托校社双方资源优势,“龙湾益学社”构建起“文化浸润 + 素养提升 + 实践体验”的三维课程体系,让知识学习与兴趣培养有机结合。

在“文化传承课堂”,社区党委邀请志愿者厉彦峰老师担任文化导师,以《三字经》《弟子规》为载体,通过 “经典诵读 + 故事讲解”的形式,引导青少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实践团成员则创新设计“诗词接龙”“经典情景剧”等互动环节,将“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融入游戏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社区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青少年观看红色电影《最可爱的人》,实践团成员提前备课,用小切口讲大故事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让家国情怀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在“素养提升课堂”,实践团联动临沂交通技师学院,邀请专业人员走进益学社,以“玩具车维修模拟”“小家电拆解认知”为载体,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帮助青少年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实践团则发挥专业优势,开设绘画、手工、科学小实验等课程,志愿者通过“手把手教学”,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提升创造力与专注力。此外,实践团还对接首都师范大学志愿者团队,开展“法律小课堂”,通过“小明闯红灯”“陌生人给糖”等情景模拟,让青少年在互动中掌握自我保护法律常识,实现跨区域教育资源的精准输送。

成果转化:探索治理新路径,打造服务新样板

从 7 月 21 日的启动仪式到 8 月中旬的结营活动,“龙湾益学社”历时近一个月,服务辖区青少年60余人次,累计开展课程 60 余节。结营仪式上,孩子们展示的绘画作品、手工制品,以及熟练背诵的经典片段,成为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成果。

更重要的是,“龙湾益学社”的实践,为基层治理赋能青少年成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整合高校、辖区单位、志愿者等多方资源,既能发挥社区“贴近群众、保障有力”的优势,又能借助高校“专业引领、创意鲜活”的特长,实现“1+1>2”的协同效应。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暑期青少年看护难的民生痛点,更推动了高校服务社会、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职能落地,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活力。(通讯员:张永江  曹文萱)

上一篇:广东药科大学“百草云链”突击队赴佛山三水调研基层医疗建设

下一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赴重庆三下乡:邂逅乡村的产业脉动与民生温度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