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张馨月 魏江楠 - 小 + 大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日,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商光暖山,教心筑梦”支教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支教活动,为乡村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群体送去了知识的光芒与心灵的温暖。 一、项目立项:政策引领,需求导向 “商光暖山,教心筑梦”支教团项目诞生于国家战略宏观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下,旨在落实《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推进乡村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项目团队深刻认识到,当前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偏远乡村和特殊儿童群体中更为显著。因此,支教团决定将目光投向这些最需要帮助的孩子,通过精准滴灌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项目服务地涵盖了泰安市泰山小荷公益慈善基地、宁阳县爱家服务中心以及青州市东坝小学。泰山小荷公益慈善基地的“彩虹村”项目自2013年实施以来,已在全国87个城市落地,惠及2988名受助儿童;宁阳县连桥社区因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限制,教育资源配置不健全,爱家社区服务中心的“星星家园”则专注于自闭症儿童和智力缺陷儿童的照料;青州市东坝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家长教育水平有限,留守儿童问题突出。针对这些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支教团制定了差异化的服务方案。 图为团队合照。周靖雯 供图 二、项目规划:系统布局,稳步推进 为确保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支教团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规划。项目分为前期准备、中期探索和后期总结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团队进行了深入的项目调研,明确了服务对象和需求,同时招募并培训了志愿者;中期探索阶段,团队根据调研结果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课程,并组织志愿者参与其他基层活动,拓宽服务领域;后期总结阶段,则通过开展支教活动、总结评估结果,为未来的支教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图为团队成员为学生们讲课。王司杰 供图 三、特色创新:精准服务,家校共育 “商光暖山,教心筑梦”支教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精准化和个性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团队通过前期深度调研,精准识别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学业短板、心理创伤类型及兴趣偏好,为他们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同时,支教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结合高校团队跨专业优势,将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转化为特色课程,如财经启蒙系列课程、国旗护卫队课程、法治宣传系列课程等,实现知识传授与兴趣培养的有机融合。 在家校共育方面,支教团建立了独特的家校反馈机制。通过建立家校联系群,及时将孩子们的表现以照片或视频形式发给家长,让家长更加安心。同时,在每日中午及傍晚放学时段,特设专职小老师于教室内进行值守,确保学生安全离校。支教结束后,团队还积极采用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倾听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及时调整支教策略,形成短期式长战线服务模式。 图为团队成员教学生们制作小火箭。张小茜 供图 四、预期目标:多维提升,共促发展 “商光暖山,教心筑梦”支教团项目设定了多维度的预期目标。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方面,团队希望通过开展多样课程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同时,通过一对一心理辅导和小组分享会等形式,帮助孩子们缓解自卑等负面情绪,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在社会影响方面,支教团希望借助大学生的社交网络和宣传能力,让更多公众了解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特殊儿童的困境,消除社会偏见,营造关爱包容的社会氛围。此外,项目还致力于推动实现“服务经济—基础教育—党政文化”的协调统筹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对于青年志愿者而言,参与支教活动不仅是一次实践能力的提升机会,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价值观的重塑。志愿者们在沟通、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明确了自身发展方向,将公益理念融入未来职业规划之中。 “商光暖山,教心筑梦”支教团以爱之名,深入基层,用知识和爱心点亮了乡村儿童的未来之路。他们的行动不仅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对青年学子责任与担当的生动诠释。未来,支教团将继续秉承初心使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送去温暖与希望。 (撰稿人:张馨月 魏江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