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孙维远、薛智洋、潘原森、党义策、苏莞舒 - 小 + 大
本报讯 盛夏时节,安徽庐江县金牛镇迎来了一批特殊的青年客人。2025年7月23日至8月1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安徽庐江支队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开展了为期九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基层治理、农文旅融合与社区民生”三大主题,深入村落社区、企业园区、文化景点与产业基地,形成了一幅兼具历史厚度与现实温度的乡村振兴调研图景。 扎根基层:以调研丈量乡土 实践的第一站,支队便走进了金牛镇极具特色的“板凳会”。在县政协副主席的带领下,青年学子与基层干部、百姓面对面交流民意,零距离倾听诉求,深刻体会到“小板凳”撬动“大治理”的制度智慧。随后,支队与县政协、团县委等多方展开座谈,围绕乡村发展路径建言献策,获得一致肯定。 在随后的调研中,团队攀登金牛山,探访孙立人故居、飞行基地、庐西米仓、巧克力艺术馆等地标项目;深入工业企业、农业合作社与社区住户,采集第一手资料。队员们普遍感受到,唯有根植本土文化、激发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 融合产业:探索农文旅新模式 金牛镇是安徽省首批千年古镇之一,拥有“兵之要塞、名将故里、鱼米之乡”的美誉,交通便利、资源丰厚。近年来,当地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西瓜、稻虾米等特色农产品已获有机认证,“农旅融合”成为发展关键词。 支队在走访锦韵多肉、特色民宿“银杏下”“竹溪-乔冲”时,深刻体会到乡村旅游不仅是经济业态,更是文化体验。通过调研,团队提出了“在地文化+创意设计+数字传播”的模式建议,倡导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提升品牌传播力,推动农文旅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参访合肥国轩科宏新能源公司和极智嘉机器人公司时,青年学子们也看到了科技赋能乡村的新前景。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如何与农业生产、绿色能源结合,是支队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切民生:走进社区与家庭 实践的另一重点是民生调研。队员们分组走访湖稍村与金牛镇多个社区,深入农户家庭,详细了解居民生活状况、教育需求与产业参与度。许多队员表示,唯有真正走到田间地头,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基层声音,才能理解“微观民意”对宏观政策的意义。 在调研期间,团队还组织了面向青少年的励志宣讲和教育帮扶活动,结合“清华之光”宣讲经验,服务本地学生成长。通过座谈与讲座,队员们尝试探索教育与产业振兴的融合路径,强调人才培养在推动经济转型中的战略作用。 文化对话:倾听乡土书写者的心声 7月29日,著名作家、庐江籍文学家何显玉先生与实践支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交流。他以新作《东圩埂》为例,讲述了乡土文学的使命与价值,并勉励青年学子扎根现实、书写人民。支队成员表示,这不仅是一堂文学课,更是一次关于责任与担当的精神洗礼。 成果汇报:青春力量汇聚振兴合力 8月1日,实践总结会在庐江县举行。支队从调研走访、数据采集、政策分析、文创传播等方面全面展示成果。庐江县和金牛镇领导充分肯定了清华学子的务实态度与创新举措,高度评价了团队在短时间内取得的实效。会上,全体队员获颁“青春庐江志愿推介官”与“金牛镇荣誉市民”证书。 青春注脚:以实践彰显责任 从山水田园到街巷社区,从历史遗迹到现代产业,这九天的调研实践让青年学子在脚步与笔触中见证了乡村的坚韧与活力。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安徽庐江支队用行动诠释了“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以智识之光照亮未来”的初心与使命。 正如一位队员在总结中所言:“乡村振兴,不能只看宏观数据,还需理解微观民意;不能只依赖外部资源,更要激发本土动力。” 这既是一次实践的体悟,也是新时代青年对乡村未来的庄重承诺。 (作者:孙维远、薛智洋、潘原森、党义策、苏莞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