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3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潘洁月 - 小 + 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情系基层,乡聚盛夏”实践团在学校统筹安排下由张雨馨担任队长,于 2025年暑期前往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煎茶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扎根乡土、服务基层、助力振兴”为核心,通过走访调研、普法宣传、田间劳作等形式,让队员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清晨启程赴基层,初入乡村探实情 7 月 14 日清晨,实践团队员整装待发,带着对乡村的好奇与服务热忱,乘坐大巴前往煎茶镇大路村。车窗外青山连绵、村落错落,队员们的心情随目的地的靠近愈发激动。 上午 9 时许团队抵达大路村支部委员会,热情的问候瞬间拉近了队员与村庄的距离。在村支书带领下,队员们走进村委会办公室,墙上的发展规划图、产业分布图和荣誉奖牌,无声诉说着村庄的成长与蜕变。 村支书结合资料和案例介绍,大路村地处山区,有一定数量的农户,此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部分村民因缺技术、缺资金生活困难。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村里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日子愈发红火。村支书指着报表自豪地介绍了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户增收的情况。 队员们认真倾听、不时记录,还就产业发展细节提问,村支书一一解答。通过交流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乡村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扶持更离不开基层干部的付出和村民的参与。大路村的变迁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生动缩影,也让队员们更坚定了用知识服务乡村的决心。 走村入户宣反诈,普法护航保民安 实践团与村支书交流结束后队员们开展防诈骗普法宣传,近年来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乡村因信息闭塞、村民防范意识弱,成为诈骗分子“重点目标”。实践团携带一定数量的防诈骗宣传单希望为提升村民反诈“免疫力”出份力。 实践团分成小组走村入户,先前往事先确定的几户村民家,这些多为老人独居或留守儿童家庭是易受害群体。队员们用通俗语言讲解常见的诈骗形式,结合宣传单案例讲述了周边地区的真实故事,让村民对诈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队员们离开村民家后继续走访,遇路边村民便递上宣传单,见田 间农户就趁其休息讲解。村民起初拘谨,在队员热情感染下渐渐打开话匣子,询问遇诈骗该怎么办。队员们耐心告知:“记住‘三不一多’ ——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遇可疑情况及时打 110。” 宣传过程中队员们发现不少村民虽听说过电信诈骗,却不了解具体手段。有村民分享了曾遇到的疑似诈骗情况,队员们赶紧提醒并帮其圈出宣传单重点。 宣传单发放完毕后,看着村民认真阅读的样子,队员们虽累却暖心。此次活动填补了村民反诈知识盲区也让队员们体会到服务社会的价值。 田间劳作助农收,汗水中悟“三农”情 完成普法宣传,队员们前往田间帮村民采收农作物。眼下正是土豆成熟季,部分村民面临采收压力,队员们的到来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村民向队员们示范讲解了采收技巧和注意事项。队员们尝试时起初存在操作不当的情况,村民在旁耐心指导技巧。田野温度升高队员们的衣服被汗水湿透,双手、裤脚沾满泥土,脸也晒得通红,却没人叫苦。与村民聊天中,队员们了解到,农作物种植要经过多环节,每一步都离不开辛勤付出。 数小时后农作物采收完毕,看着田埂边堆积的收成队员们露出欣慰笑容。村民留大家吃饭被婉拒,离开时队员们满是不舍。这次劳作让他们体验了农业生产的艰辛感受了农民的淳朴坚韧。 实践落幕收获丰,青春担当向未来 7 月 14 日的实践活动落幕,回顾一天经历队员们感慨万千,从了解村情到普法宣传再到田间助农每个环节都收获颇丰。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走进乡村,近距离接触基层生活,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在与村支书交流中看到基层干部的努力,在与村民互动中体会到农民的淳朴,在田间劳作中,明白“三农”工作的意义。这些经历丰富了社会阅历让大家对“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理解。 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队员们用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将知识与基层需求结合,在服务中提升能力。未来我们会把收获带回校园,影响更多同学关注乡村,用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实践活动虽结束队员们与大路村的联系未断。他们会持续关注村庄发展,通过线上渠道提供帮助。相信在这些青年学子努力下会有更多人加入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列,共同描绘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
上一篇:寻古溯源,邂逅岁月里的故事
下一篇:寻古溯源,邂逅古韵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