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5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孙嘉雨 - 小 + 大
为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厚植青年家国情怀,近日,河南大学国际(欧美)理工学院“豫”见青霞,“河”你“乡”约实践队深入基层,以清末民初爱国实业家刘青霞的实业救国担当精神、重视教育兴国理念、无私奉献家国情怀为核心,开展暑期“三下乡”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 ,让历史人物的精神光芒在新时代乡村大地熠熠生辉。 实地参观青霞故居 刘青霞故居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北土街刘家胡同,是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所在。刘青霞嫁入尉氏县豪门刘家后,此宅成为她在开封的居所。刘青霞在此居住期间,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这里也一度成为当时进步人士交流思想、策划活动的重要场所。 刘青霞——一位不该被历史遗忘的辛亥革命女杰,一位闪耀着爱国精神与女性力量光芒的时代先锋 。她出身名门却心系天下,身处封建时代却敢为时代先声。她以巾帼之姿,散尽家财支持革命,倾尽全力兴办教育,用行动诠释着对国家的热忱与担当。 青霞主题特色墙绘 为了宣传刘青霞以实业救国的担当精神、重视教育的兴国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团队成员积极与梁苑社区取得联系,在确定了绘图地点与图案后进行采购。后续根据墙绘流程进行墙面的翻新、图案的勾勒、填色以及封漆。 活动过程中,尽管面临高温天气、墙面条件复杂等诸多挑战,但团队成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每天清晨,大家早早来到绘画场地,调配颜料、规划构图,相互协作完成两幅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充分结合开封本地特色,将刘青霞生平经历与贡献、民俗故事等元素融入到画作中,让墙面成为讲述乡村故事的载体。同时,还与当地村民积极互动,邀请他们参与到涂鸦创作中来,孩子们用手掌与团队成员共同描绘树木图案。这种互动不仅拉近了他们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也让村民更加认同和珍惜此次三下乡的劳动成果。 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原本破旧单调的墙面焕然一新,充满艺术感和文化内涵的涂鸦作品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作品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还激发了村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此外,此次活动还吸引了周边村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打卡,为乡村带来了人气和关注度,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放映经典爱国电影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群众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该团队选择以露天电影放映为载体,精选展现革命历史、英雄事迹与时代奋斗精神的爱国主义影片,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场景,激发大众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准备活动 搭建观影幕布:选择周末傍晚于梁苑社区广场开展,确保安全且人流量集中。 为小朋友和老年人准备零食:给居民们提供了轻松惬意的观影体验,吸引了小朋友的观影兴趣。 开始放映电影:围绕抗美援朝战争,选择了《志愿者·雄兵出击》影片,其具备了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经典作品,契合不同年龄观众需求。 清洁社区卫生:观影结束后,成员一起整理投影设备并放回仓库、清洁社区广场地面的垃圾。 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豫”见青霞,“河”你“乡”约实践团队扎根基层一线,探访刘青霞故居,于历史深处感悟爱国实业家的赤诚初心;以墙绘艺术为媒介,让先辈精神在社区墙面上具象化传承;通过露天电影放映,用光影叙事传递穿越时空的家国大义。这场社区实践之旅,既是青春力量与历史记忆的深度对话,更是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与基层实践的有机融合。 “豫”见青霞,“河”你“乡”约实践团队以“三下乡”活动为重要载体,将爱国主义教育从书本课堂延伸至社区生活,使红色基因从抽象符号转化为脚步丈量土地的务实行动、融入群众日常的生动色彩、触动心灵深处的银幕力量。展望未来,团队成员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始终秉持赤子之心,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砥砺前行,持续激活红色记忆的时代价值,让爱国精神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传承中,成为引领社区发展、照亮时代征程的精神火炬,让这份炽热的家国情怀在基层土壤中扎根铸魂、生生不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绽放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 作者:孙嘉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