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学院三下乡走进罗城 探秘剪纸馆里的仫佬文化密码_|暑期实践|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南宁学院三下乡走进罗城 探秘剪纸馆里的仫佬文化密码

时间:2025-09-0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廖志非,何远志 - 小 + 大

在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的时代背景下,南宁学院教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华清阿姨剪纸工艺展示传习馆,开启非遗文化探寻之旅。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剪纸技艺、沉浸式感受仫佬族文化,在实践中传承民族瑰宝,感悟文化精髓。

踏入传习馆,古朴的建筑与馆内琳琅满目的剪纸作品相映成趣。墙上,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仫佬族民俗场景生动鲜活,瞬间吸引师生目光。罗华清阿姨热情迎接,这位深耕剪纸艺术数十载的非遗传承人,眼中满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图一   罗华清阿姨热情介绍手工品)

“罗城剪纸是仫佬族代代相传的宝贝。”罗华清阿姨展示作品时介绍,罗城剪纸与仫佬族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过去,春节、依饭节等节日,剪纸用于装点房屋,寄托美好愿景;婚庆祭祀场合,剪纸寓意驱邪祈福 。如今,剪纸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焕发新生。

(图二   罗华清阿姨介绍服装纹路故事)

为让同学们直观感受,罗华清阿姨现场示范。她手持红纸与剪刀,指尖翻转间,一幅“仫佬族姑娘采歌图”跃然纸上。姑娘们身着传统服饰,仿佛要走出纸面唱起山歌。同学们迫不及待拿起工具尝试,起初动作笨拙,在阿姨讲解“圆要饱满、尖要锐利”等技巧后,渐入佳境。有人剪出“双鱼戏莲”,有人融入仫佬族建筑元素,作品虽稚嫩,却饱含对非遗的敬意。

(图三大家学习剪纸后自己的作品成果)

在传习馆中,团队成员跟随罗华清阿姨学习罗城剪纸技艺,从剪纸历史渊源到实操技巧,感受指尖非遗的魅力。同时,通过文化讲座与古村寨走访,深入了解仫佬族的传统节日、特色服饰、民俗文化等内容。此次活动将实践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仫佬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激发了大家传播非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热情与责任感。

(图四   大家开心的合影)

此次“三下乡”活动,同学们既学习了罗城剪纸技艺,又深入了解仫佬族文化。大家表示,将积极传播非遗文化,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廖志非,何远志,审核/邓佳明)

上一篇:教育赋能・非遗焕新・科技助农|南宁学院教育学院助力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乡村振兴促进团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