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潭国菊 - 小 + 大
为深入推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从榜样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7月18日,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应用技术系“青春逐梦”社会实践队在系党总支和院团委指导下,赴贵阳市花溪区湖潮乡磊庄村开展了“聆听初心使命,传承红色薪火”主题实践活动。实践队师生通过走访慰问“两参”退役老兵、老党员和退休老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行走思政课。 寻访革命前辈,感悟峥嵘岁月 实践队首先怀着崇敬之情拜访了“两参”退役老兵王绍荣。王老1973年武装部队入伍,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有49年党龄。他深情回忆了1976年至1977年在云南边境执行任务的经历,特别提到了在八一建军节当天完成作战任务的难忘时刻,感慨当时“将多兵少”的艰苦环境,受过嘉奖两次。退伍后,王绍荣同志作为“五七”干校第一批学员学习两年,之后扎根基层,先后担任磊庄村支委委员五年、湖潮乡机场小学教师两年,始终在不同岗位上践行着党员的初心。 图为实践队员聆听“两参”老兵王绍荣、唐国成讲述参战经历 随后,实践队走访了同为“两参”老兵的唐国成同志。唐老1956年出生,1975年入伍陆军野战部队,作为新兵即参加了重要军事行动。他坦言:“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为人民服务,必须冲锋在前!”最危急时曾遭遇敌军包围,但凭借英勇无畏的精神成功脱险。1978年,他光荣退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至今47年。谈及入党初心,唐国成表示“就是为了能更多地为人民服务”。退伍后,他长期担任磊庄村生产组组长,带领村民种植玉米、辣椒等作物,至今仍辛勤耕耘着6亩土地。他目前享受政府发放的“两参”人员生活补贴(每月882元),当地政府每年春节都进行慰问。唐老对青年学子寄予厚望,提出三点入党建议:“一要牢记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要立足本职,踏实苦干;三要听从指挥,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图为实践队员对李光忠采访现场 对话资深党员,见证薪火相传 实践队来到85岁高龄、拥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李光忠家中。虽年事已高,李老依然精神矍铄。他回顾了在党的号召下,于1967年国家建设关键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勇挑重担,担任磊庄村党支部书记长达12年,后又调任湖潮乡担任乡镇支部书记7年的经历,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基层建设。尤为可贵的是,在李光宗同志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他的三个子女也积极投身党的事业,有的接任村党支部书记,有的参军报国,生动诠释了红色家风代代相传的深刻内涵。 慰问退休园丁,传承育人情怀 在磊庄村机场小学附近,实践队还慰问了一对将青春奉献给教育事业的退休教师夫妇。老先生早年曾在民航机场辛勤工作60年,退休已30年。他们的子女也延续了服务社会的家风,其中一子在龙洞堡机场工作,儿媳则在机场小学担任教师,继续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图为退休教师王绍安夫妇与实践队员亲切交谈,其妻子现场展示非遗苗绣技艺 实践队特别对退休教师王绍安进行了二次探望。师生们与王老师及其家人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向老教师介绍了学校当前的发展状况和主要工作动态。王老师的妻子还热情地向师生们展示了她精湛的非遗苗绣技艺,让青年学子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退休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学校发展的建设者和奠基人。 深化育人实效,筑牢信仰之基 此次“青春逐梦”实践队的走访活动,是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面对面聆听革命前辈、老党员、老教师的亲身经历和谆谆教诲,青年学子们深刻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忠诚于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老兵们“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老党员们“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坚定信念,老教师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育人情怀,都成为激励青年学子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 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寻访,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传承。它引导广大青年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激励他们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将继续拓展实践育人平台,用好身边的红色资源和榜样力量,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图片 | 汽车应用技术系“青春逐梦”实践队 文字 | 潭国菊 终审 | 于洋 |
上一篇:寻访抗战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