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水 寻秦天水—西北师大文学院学子赴天水市部分区县开展社会实践_|暑期实践|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千山万水 寻秦天水—西北师大文学院学子赴天水市部分区县开展社会实践

时间:2025-09-2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华夏文明溯源与传承”实践团 - 小 + 大

近日,由王志翔副教授带队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夏文明溯源与传承”实践团先后赴天水市甘谷县、清水县、麦积区开展“陇原寻秦”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沿着秦人的早期活动轨迹,调研了毛家坪遗址、李崖遗址以及多地的博物馆,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物探访触摸秦文化的历史脉络,感受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青春力量。

8月24日,实践团在甘肃简牍博物馆拉开了本次社会实践的帷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实践团成员重点参观了“问秦”展,该展厅系统呈现了秦文化的形成脉络。在“西迁陇右 起于戎狄”展区,王志翔老师就“秦人从哪里来”等问题做了详细讲解,让团队成员对秦人的发展历程有了清晰的认识。

图1:2025年8月24日实践团在甘肃简牍博物馆“问秦展”前合影

摄影:郭雨鑫

8月25日,实践团在天水市甘谷县的毛家坪遗址、朱圉山、大像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朱圉山是秦人陇上活动重要区域,清华简《系年》记载周人曾将商奄之民西迁至此谪戍御戎。在毛家坪遗址,成员通过出土的“子车戈”等文物以及《诗经·秦风·黄鸟》,认识到秦人早期在渭河上游的生活历史。在大像山,实践团参观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石窟遗存以及祭祀伏羲的太昊宫,感受当地的深厚文化底蕴。

图2:2025年8月25日实践团在甘谷县朱圉山下合影

摄影:张占梅

8月26日,实践团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甘谷县博物馆。甘谷县博物馆分为“古冀春秋”“文明曙光”“秦源华章”等基本陈列,“毛家坪遗址考古成果展”则集中呈现了130余件秦人在甘谷活动的文物,尤其是春秋中晚期的M2059号墓最引人注目,墓主人或为子车氏家族成员。通过参观调研,团队对甘谷的历史有了更深入地认知,让这场博物馆之行兼具专业实践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图3:2025年8月26日拍摄于甘谷县博物馆

摄影:王语嫣

8月27日,实践团前往天水市清水县继续开展“寻秦”行程,探访了清水县博物馆、李崖遗址、轩辕祠与赵充国陵园。清水县博物馆的文物印证着当地的悠久历史,李崖遗址让实践团再一次触摸到秦人的早期发展轨迹。此外,实践团还走近轩辕祠感受华夏文明的起源,前往赵充国陵园缅怀西汉名将的家国担当,在实地考察中,团队成员强化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8月28日,实践团来到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调研。这座博物馆中有不少藏品留存着秦人早期在天水活动的印记。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对陇原早期秦文化及麦积区古秦地的历史也有了新的认知。在实践间隙,文学院“华夏文明溯源与传承”实践团开展了秦史专题研读会,通过集体研读清华简《系年》与《史记˙秦本纪》,成员们对比古籍文献与考古资料,理清了秦人早期发展的脉络,为后续的研究夯实了知识基础。

图4:2025年8月28日实践团在麦积区博物馆成纪殿前合影

摄影:廖红彬

至此,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夏文明溯源与传承”实践团的“寻秦”之旅圆满落幕。从甘谷朱圉山、毛家坪遗址的秦迹探寻,到清水李崖遗址的早期秦文化触摸,再到麦积区博物馆的文物对话,实践团师生的此次寻秦之路,不仅深化了对秦文化的认知,更坚定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这场跨越多地的实践虽告一段落,但团队守护文化根脉、讲好文明故事的脚步,在未来将继续向前。(西北师范大学:“华夏文明溯源与传承”实践团)

上一篇:面朝矿坑背朝尘?量大现科学子在余村见证“绿富美”真香现场!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