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标题:构建“城投平台+复合地产+公共服务”一体化城市运营新范式研究报告‌_|综合资讯|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资讯| > 文章 当前位置: |综合资讯| > 文章

报告标题:构建“城投平台+复合地产+公共服务”一体化城市运营新范式研究报告‌

时间:2025-10-13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胡军 - 小 + 大

摘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一种创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借鉴中国香港港铁“轨道+物业”(R+P)经验,尝试鼓励地级市设立,或转型城市投资平台(城投平台)。该平台通过适当的拉高容积率,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大规模自持优质商业物业(写字楼、商场、酒店等)获取开发利润与可持续性的稳定租金收益,以此产生的非税收入反哺城市公共服务。核心是将公交公司纳入平台作为子公司,用商业盈利弥补其运营亏损,破解财政困境。同时,通过建设空中连廊系统实现人车分离,将交通枢纽,社区服务设施(如党群中心、警务室、社康、社区24小时图书馆,健身房等)集成于建筑内部,打造高效、舒适、集约的立体城市。该模式为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平衡方案,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 引言:困境与战略价值

中国城镇化近年面临结构性挑战:传统“土地财政”模式承压,公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公交等公益性服务亏损严重,平面扩张导致交通拥堵与低效。急需一种能实现财政自平衡、提升空间效率、改善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本报告探讨的城投平台主导的一体化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内化土地增值收益,构建“开发-盈利-反哺”的内循环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2. 核心借鉴:港铁模式的财务逻辑

中国香港港铁是全球罕有的盈利性公交运营商,其成功核心在于“轨道+物业”模式。

财务闭环:政府授予地铁沿线土地开发权,港铁作为总开发商,通过出售部分物业获取一次性利润,并通过自持核心商业物业获得持续租金收入。2024年财报显示,其总收入约600亿港元,净利润157.7亿港元,其中物业发展利润高达102.65亿港元(占净利润65%),物业租赁管理收入53.79亿港元。物业利润有效覆盖了地铁的折旧与运营成本。

资产组合:港铁自持超170万平米写字楼与商场及超7.8万套住宅,租金收入构成穿越经济周期的稳定现金流。

启示:公共投资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可通过制度设计内化,实现项目自我造血。本模式将这一逻辑从“轨道”拓展至全域开发,反哺领域从地铁扩展至公交等更广泛公共服务。

3. 城投平台:城市综合运营体的构建

需打造一个权责统一、市场化运作的“超级”城投平台,超越传统融资功能,成为集规划、投资、开发、运营于一体的城市“总运营商”。

法律与组织可行性:各城市现有城投公司(LGFV)可作为基础,通过政府授权升级其功能与法律地位(依据《公司法》及国资管理规定)。平台作为母公司,下设:

地产开发子公司(负责项目执行与开发)。

商业管理子公司(运营自持物业并维护)。

公共交通子公司(通过资产划拨并入现有公交集团,其亏损由集团商业收益内部弥补)。

“高容积率+高自持”盈利模式:在规划允许下争取高容积率,放大收益。销售部分住宅回笼资金,但核心是长期自持最优地段商业物业,形成“存钱罐”,以稳定租金收入构成反哺公交等服务的长期非税财源。

4. 立体城市:高密度下的空间创新

高密度开发需配以精细化空间设计,以提升体验与效率。

空中连廊系统:建设网络化、全天候的空中步行廊道,连接楼宇二层/三层空间。

效益:实现人车彻底分离,提升地面交通效率与安全;将人流导入建筑“高区”,提升商业价值;提供免受日晒雨淋的舒适步行体验,显著改善城市品质。

实践:上海陆家嘴、深圳前海等地已有成功探索,本模式强调其网络化与系统性。

垂直整合功能‌:

‌交通内置化:将巴士总站、的士站等整合至建筑地下或裙楼,实现与地铁、商业、办公的“零换乘”(TOD极致化)。

服务一体化:将党群中心、居委会、警务室、社康、24小时免费图书馆与健身房等公共服务深度嵌入裙楼,节约单独用地,实现“下楼即服务”,极大提升便利性与土地集约度。

5. 综合效益:更新与治理现代化‌

‌破解旧改难题:高盈利预期为城投平台参与旧城改造、城中村更新提供强大资金动力与平衡手段,用市场逻辑加速历史问题解决。

重塑政府角色:政府从“直接补贴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与“监管者”,通过授权资源撬动市场力量供给公共服务,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新关系。

提升城市竞争力:高效、舒适、便捷的城市环境成为吸引人才与资本的核心竞争力。

6. 挑战与政策建议‌

‌挑战:

巨额前期投入:土地整理与高标准基建需巨大初始资本。

过度依赖地产市场:财务可持续性与商业地产景气度深度绑定,存在周期波动风险。

复杂治理协调:需打破部门壁垒,建立高效跨部门协调机制;防范平台权力集中带来的偏离公益目标及腐败风险。

实施难度:老城区拆迁阻力大;对城市设计与建筑美学要求高。

政策建议:

试点先行:选择新区或大型更新片区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再推广。

强化治理:成立市级领导小组统筹;完善平台公司治理,引入外部审计与公众监督。

多元融资:探索发行项目收益债、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引入战略投资者(如险资)等长线资金。

法定化规划:将立体城市等理念纳入法定图则,确保长期稳定实施;规划预留未来技术发展空间。

7. 结论

该一体化新模式是对港铁经验的创造性转化与升级,核心在于构建城市内部“价值创造-反哺”的良性循环。通过市场化手段系统性应对财政、交通、空间与服务等多重挑战,虽实施面临显著挑战,但其指向的财政可持续、空间集约、生活高品质的城市未来,使其值得决策者以审慎魄力探索的重要方向。

署名:胡军

上一篇:绿水青山“变现”之路:中国乡村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