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校园活动| > 文章

守护成长让校园永驻"艳阳天"

时间:2025-05-09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近年来,校园暴力问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据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3月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校园暴力案件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肢体冲突、语言侮辱和网络欺凌等现象仍时有发生。面对这一严峻课题,需以系统思维构建防治体系,让校园真正成为滋养文明的沃土、庇护成长的港湾。

  常怀“共情心”,搭建“连心桥”,在人文关怀中“愈合伤痕”。校园暴力绝非简单的"孩子间的打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往往伴随受害者一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4年调查显示,53.5%的学生遭受过校园欺凌,其中被打后不敢报告的情况较为常见。校园欺凌带来的身心创伤和心理阴影将会伴随被欺凌者长久,甚至终身。这提示我们,防治校园暴力不能止于事件处置,更需构建“监测-干预-跟踪”的全链条心理服务体系。当教师以“一个都不能少”的执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暴力的阴霾方能被温暖的共情之光驱散。

  勤耕“教育田”,播撒“文明种”,在源头预防中“净化土壤”。防治校园暴力,预防远胜于补救。《中学校园欺凌风险预警监测报告(2024)》显示,35.1%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行为风险。校园欺凌行为的产生及愈演愈烈,往往与学校和有关部门敷衍、遮掩,甚至包庇或反向“警告”有关。防治校园暴力,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塑造工程。唯有将尊重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将冲突解决能力培养纳入校本课程,方能从根源上培育“向善向上”的校园生态,让文明的种子在青少年心田生根发芽。

  紧握“法治笔”,高扬“惩戒鞭”,在严肃整治中“筑牢防线”。《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自2021年9月1日实施以来,学校在预防和处理校园暴力方面有了更明确的指导。随着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全国法院近4万名法治副校长切实担起守护责任。山西吉县法院在某学校设立法治副校长信箱,一年收信60余封;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以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20余名法治副校长走进校园,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依法治校,用法维权,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学生交往行为准则等制度,建立预防、报告、处置性侵害工作机制。在完善分级处置机制的同时,更需强化“家校社”协同监管,用法治的刚性为校园划出不可逾越的红线。

  校园暴力防治是道立体“方程式”,既需要制度设计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教育浸润的“软滋养”。当我们以“零容忍”的态度构筑起预防、干预、惩戒的立体防线,当每个教育者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守夜人”,校园必将成为没有阴霾的“艳阳天”,让青春的笑靥永远绽放在纯净的蓝天下。(沐川县武圣小学:闫冬梅)


上一篇: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平安校园

下一篇:东营职业学院举办了2024年第二期“启航扬帆·筑梦未来”名企送岗进校园活动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