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29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郑璨 - 小 + 大
为深化高校学科竞赛育人成效,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实践活力,5 月 14 日至 22 日,南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依托第二届学生社区文化节暨首届数学文化节,在桃园 “一站式” 学生社区举办 “数海领航,筑梦赛场” 学科竞赛经验分享会。活动聚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三大赛事,邀请五位竞赛获奖学生代表分享实战经验,吸引全校 1000 余名学生参与。 五位 “实战导师” 倾囊相授 解锁竞赛 “通关密码” 五位 “实战导师” 围绕三大赛事分享核心经验:数学师范专业毛馨夷系统解析赛事规则,从数学竞赛赛程到统计建模论文规范,搭建竞赛认知框架,强调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语言破解现实谜题的思维训练”;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得主顾洋洋以 2024 年国赛 “磁损预测模型” 为例,详解 “选题 - 建模 - 求解 - 论文” 全流程时间管理,分享 “72 小时备赛时刻表”,建议团队按 “编程手 + 建模手 + 论文手” 分工,通过 B 站教程强化 Python 技能、研读知网论文规范写作;数学师范专业石乐针对大学生数学竞赛,梳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核心考点,提出 “分模块突破 + 真题实战” 备考策略;路凯麟结合 2025 年统计建模大赛 “统计创新应用” 主题,解析公共健康、产业分析等前沿方向,分享数据检验与模型对比技巧,并提及赛事规模从 2019 年 345 支队伍激增至 2024 年 2136 支的发展历程;黄智斌以国赛案例演示 “问题数学化 - 模型构建 - 结果评估” 完整流程,强调建模需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建议从政策文件和行业报告中挖掘数据价值。 构建 “一站式” 竞赛服务体系 赋能学生成长成才 此次分享会是学院 “数学文化节” 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南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构建起 “赛前动员 — 中期培训 — 赛后复盘” 的全周期培养体系,通过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组建 “导师 + 学长” 帮扶团队、设立竞赛专项奖励等举措,推动竞赛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实效。近五年,学院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 32 项,省级奖项 68 项,连续四年获评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近五年,在学院的努力下,南通大学获得数学建模竞赛类国家级竞赛奖项 183 项,省级奖项 119 项,两次获评 “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综合获奖成绩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前 25 强。 “听了学长们的分享,我对建模竞赛的认知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数学师范专业一大二学生表示,将组建团队尝试运用分享会中学到的 Python 建模技巧,参与下半年的统计建模大赛。 此次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直面竞赛高手的交流平台,更通过 “朋辈引领 + 专业赋能” 的模式,激发了青年学子 “以赛促学、以赛强能” 的热情。未来,南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将持续深化 “社区 + 文化节 + 学科竞赛” 协同育人机制,助力更多学生在数学建模的 “数海” 中扬起创新之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供稿:南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通讯员:郑璨 |
上一篇: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以美浸润,气韵生动,光影留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