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非遗传承| > 文章 当前位置: |非遗传承| > 文章

重庆大学实践团初访酉阳河湾村感受土家族非遗文化

时间:2025-07-0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黄诗雨 - 小 + 大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浪潮下,民族村寨的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成为重要课题,为探索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挖掘土家族文化瑰宝,2025年6月25日上午九点,重庆大学酉水悠扬实践团赴重庆市酉阳县酉水河镇河湾村开展乡村发展成就观察,达到时间下午六点。酉水悠扬实践团全体成员33人,共分六个小队,含指导老师两人,以实地走访与深度调研为方法,开启了一场探寻乡村发展密码、传承民族文化根脉之旅,一齐观察这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振兴实践——从生态保护到文旅融合,从产业升级到乡风文明,河湾村正以鲜活实践书写着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图为河湾村地标牌坊 裴尹一菲供图

6月26日上午,实践团全体前往河湾村村民委员会处,邀请河湾村村支书讲解当地的具体情况。村支书介绍道,河湾村共有常住人口2976人,土家族人占比90%以上。村落格局上,河湾村分为东寨和西寨两个部分,并且设置了八个自然小组。在产业方面,河湾村进行发展种植业,拥有500多亩柚子田,此外还会种植青菜、白菜、玉米等作物,同时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生态保护与民族特色传承并举。东寨和西寨在村民构成上亦有不同,因下游大坝修建,西寨是移民区域,开设了众多“农家乐”,而东寨仍然保留着许多吊脚楼等原有建筑。除此之外,支书还介绍了当地的姓氏组成,其中白、彭、田、戴为大姓。在支书的介绍下,实践团对河湾村的各方面基本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会中设置了讨论环节,指导老师与同学们都踊跃提问,村支书耐心回答,会议氛围良好。

图为村支书与实践团的座谈会 高馨盈供图

带着上午村支书给予的信息,下午实践团沿村内道路步行亲自熟悉河湾村地形、农业种植与农作物分布等情况。下午五点,实践团到达摆手堂(彭氏宗祠)进行参观学习。摆手堂(彭氏宗祠)设有九个展示单元,以图文陈列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土家族的宗祠文化、工艺、服饰、歌舞、婚丧习俗、农耕文化等传统,展现了土家族基本的文化风貌。指导老师张华借助堂中设置的“酉水河溯源图”,为成员们详细讲解了重庆与湖南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的历史变迁,激发了成员们的学习兴趣。

图为摆手堂中心处雕塑 何思琦供图

湘西各大村寨都修土王祠,称:“爵王宫”。每逢月半节、腊八节,土王宫内寨民祭奠爵主后,都要在宫前跳摆手舞,所以爵主宫被称为摆手堂。而长潭摆手堂是当今土家村寨中唯一尚存最大,保存完好的摆手堂,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为砖木结构,复四合院布局。它是渝东南地区现存唯一的与宗祠一体的土家摆手堂,是土王庙与宗祠相结合的复合体,也是研究土家族原生文化生存与变化轨迹的重要实物。这处宝贵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实践团的注意,部分成员设计了以摆手堂为依托,进一步挖掘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计划。

初访酉阳,驻足河湾,重庆大学酉水悠扬实践团此行揭开了河湾村振兴画卷的一角。从村支书的详尽介绍到走访村寨的亲身体验,再到感受摆手堂所承载的土家族文化精粹,实践团初识河湾村生态、文化、产业三线并行的有机发展模式,体悟到其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自觉、活化非遗瑰宝的文化自信、以及统筹移民安居与古寨保护的发展正是其走向振兴的智慧法宝。两天充实的行程为实践团的后续调研筑牢了初步基础,一次反哺乡村的实践正在萌芽。(作者:黄诗雨)


上一篇:课堂秒变 “染坊”!蓝靛染出童趣“花田”,千年非遗竟被玩出这么多花样?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阅读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