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掘声延安!00后解码红歌“祖代码”

时间:2025-07-13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孙佳瑶、熊汉彬 - 小 + 大

为响应新时代“四史”教育号召,传承红色文化基因,7月1日,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四史’教育与红歌文化”社会实践队奔赴延安,以“红歌精神基因解码”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五天的调研。队员们以红歌为媒介,探寻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价值。

Day 1-2:宝塔山巅,红歌铸魂启征程

实践首日,队员们登上中国革命的精神象征——宝塔山。在巍巍宝塔下,大家齐声高唱《延安颂》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嘹亮的歌声回荡山巅,既是对革命历史的深情致敬,也是对青春初心的庄严洗礼。队员们还探访清凉山新闻出版旧址,深入了解红歌作为革命宣传武器的历史作用。

Day 2-3:历史寻踪,歌声回响忆峥嵘

队员们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聚焦“文艺工作”展区,从《黄河大合唱》到《南泥湾》,系统梳理红歌诞生的历史背景与时代意义。在王家坪革命旧址的桃林公园,依托战术沙盘还原《游击队歌》诞生的战场语境,感受音乐与军事智慧的共振。

Day 3-4:杨家岭上,东方红韵诉忠诚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党的七大召开的中央大礼堂庄严肃穆。参观领袖旧居后,队员们围坐在毛泽东旧居前的小石桌旁,深情唱响《东方红》。质朴的歌声在山谷间流淌,诉说着对党的忠诚与对延安精神的感悟。

Day 4-5:枣园追思,鲁艺星火永传承

队员们循迹枣园革命旧址,在“幸福渠”边采集渠水与歌词“清又清”进行意象对照。怀着崇敬之心来到鲁迅艺术学院旧址,在鲁艺礼堂前齐声高唱《鲁艺校歌》和《保卫黄河》,以艺术精度致敬革命文艺先辈。

感悟与展望:解码基因,歌传薪火

当革命旋律在延安的沟峁间共振,我们以红歌为声学考古探针,剖解出精神基因的双螺旋链。这不是对历史的复写,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波粒二象性实验——在宝塔山测绘信仰的能谱,于鲁艺礼堂捕获创作的量子态。下一程,这组刻进年轮的声音密码,将作为未完成的声学方程式,等待每一粒新生的青春粒子在其引力场中重构轨迹。

指尖抚过纪念馆《铜墙铁壁》油画的粗粝肌理,那些紧握的手像烙铁烫进心里——原来‘军民鱼水情’不是课本概念,是艺术家用生命提炼的视觉史诗。作为艺设学子,我誓将这种扎根泥土的虔诚揉进创作,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笔尖流淌。 ——视传233熊汉彬

王家坪斑驳的话筒前,听讲解员说《团结就是力量》曾从这里响彻战场。猛然彻悟:政治工作最高境界,是把信仰炼成让人热血沸腾的集体声浪!未来定以红歌为炬,在青年心中点燃星火燎原的凝聚力。  

——人力231孙佳瑶

鲁艺手稿上‘此处加婴儿啼哭’的批注,如惊雷劈开认知:文艺为人民服务,是剖开血肉浇灌苍生!作为青年学生,必承冼星海之志,把时代呼声谱成新红歌,在复兴长卷中写下我们这代人的音符!

——人力231鱼鸣洲

枣园讲座揭秘《东方红》从信天游到时代强音的蜕变,一部活态‘精神锻造史’震撼心灵。新时代青年当赓续红色基因,让党的创新理论如延河奔涌不息——我定深研传播规律,助力真理之声在青年中澎湃回响!  ——工管231石芮莹

杨家岭晨光中,镜头捕捉窗棂尘埃飞舞如历史星芒。倏然读懂:传媒人要做时光的显影剂,让延安精神透过光影重生。未来每帧画面,都将为宝塔山下的誓言存证——以青春镜头,守护永不褪色的信仰片!

——媒体242李文峰

来源|“四史”教育与红歌文化实践队

指导教师|赵婷

带队教师|胡冰

文案|孙佳瑶、熊汉彬

拍摄|石芮莹、鱼鸣洲、李文峰

视频|李文峰

上一篇:观《伟大转折》,悟信仰力量——“薪火文艺•轻骑兵”在红色史诗中筑牢大思政之基

下一篇:深入彝乡探生活:博雅学院实践团亲历日哈乡特色生产与民俗文化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