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3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高洪海 - 小 + 大
2025年7月7日上午,重庆大学博雅学院“酉水悠扬”实践团在酉水河镇河湾村的西寨进行走访。为了深入了解河湾村的居民生活和土家族特色建筑吊脚楼的状况,实践团成员走访观察西寨建筑,并对村民进行采访对话,主要关注河湾村的民居种类及成因。成员们怀着好奇行走于村中,以双眼领略少数民族的不同文化,用双眼捕捉河湾村在新时代下的发展风貌,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发展。 河湾村的民居种类多样,有木房、砖房、石头房等,且很多房屋由不同材质共同构成,如木砖混合、木石混合等。也有许多民居内部是砖房,只在外表包了一层木头。所有的房屋层数一般不高于三层,底部普遍以石头抬高地基。 图为村中西寨的传统建筑 谷梓雨供图 随后,实践团走进村民家中进行采访。成员们走进一位阿姨家里,这一户人家的房屋是全木的。阿姨介绍说:“西寨这边的村民大多都是因为水库的修建,从下面的临河地带搬迁到如今更高的地方,自己家也是这样。”当被问到为什么始终住全木的房子时,阿姨表示以前住的也是木房子,出于习惯所以搬迁过来也是建了木房子,又跟政府保留旧房子的规定符合。她也说明了木房子可能确实要稍微麻烦些,自己每年都要检查屋顶瓦片有没有漏水,木板有没有受潮、腐烂的情况出现。 接下来,实践团成员采访了一户人家。这户的爷爷奶奶一边制作小零件,一边介绍情况。他们家的房子外部的木头是由政府主张并负责搭建。出于美观和实用的目的,房子内部是自己选择建的砖房。据奶奶介绍,他们原来搬迁前住的木房子,不过遇到大雨时容易漏水。搬迁到这里后就建了砖房,比木房子更结实省心。 图为采访的村民 谷梓雨供图 7月7日下午,实践团成员与镇支书在村民议事厅进行了交流。镇支书讲道,河湾村致力于发展旅游景区,努力让更多老百姓吃上旅游饭。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特色建筑,其建筑工艺也是一项重要的传承技艺。为了贴合传统建筑来发展旅游,村里已经在所有民居外统一刷上一层木漆。可当谈到河湾村的民居现状时,镇支书介绍说,如今河湾村的老百姓已经不是很愿意住木房子,传统建筑技艺的传承、发展旅游的规划与老百姓的意愿尚存在分歧。 支书提到有越来越多的村民修建砖房。随后列举了一些村民建砖房的原因:西寨作为移民区,一开始没有进行统一规划要求建木房,许多村民已经自发建好砖房;由于近些年森林资源的逐渐减少以及相关保护政策,如今建一间吊脚楼的成本已经比砖房还要高。相比之下,砖房不仅材料更易获取,且造价更低、更坚固实用和方便。木房子还存在许多天然的弊端,尤其是易受火灾。所以,木房子已经逐渐不满足村民的住房需求,修木房子的人越来越少。进一步地,吊脚楼建筑技艺也面临着传承问题。支书提到,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往往都不愿意学这种,认为没有出路,年老的吊脚楼师傅没有徒弟可以传授。像这种后继无人的问题也是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的严峻问题。 针对支书提到的这个问题,老师主动提出了将老房子3D数字化的提议,通过数字化手段帮助吊脚楼和这项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这一提议也得到了支书的夸赞和认可。 图为实践团与村支书交流 谷梓雨供图 综合实地调查的结果以及村支书的介绍,木质吊脚楼作为土家族的传统特色民居,在当今的河湾村,其影响力似乎在慢慢降低。一方面,在这里大多数民居采用着砖房或者混合结构,纯木房子为数不多,政府也只是统一了房屋的外表。另一方面,即使有些村民仍然住着木房子,但可能也是出于长期习惯或经济情况。总体来看,村民们对本民族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已经比较薄弱。河湾村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兼顾村中传统民居的传承、保护和村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村干部们坚持不懈寻找答案,主动面对困难的精神,也为河湾村的现代化风貌画上了绚丽的色彩。 通讯员:高洪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