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让金镶玉非遗在青春传承中绽放光彩

时间:2025-07-1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曹煜敏 刘瑞琳 陈涵博 - 小 + 大


2025年7月11日,合肥工业大学“玉韵郏邑”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带领中学生前往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姚庄乡金镶玉展示馆进行金镶玉技艺的学习,带动当地青少年了解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及相关制作工艺。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

非遗传承人李冰演示金镶玉制作 石庆峻 摄

活动伊始,在金镶玉展示馆内的手工作坊中,实践团队陪伴当地的中学生们环绕金镶玉第六代传承人李冰先生,津津有味地倾听金镶玉的每一道制作工艺。李冰先生拿起一块温润的玉石与薄如蝉翼的金片,细致讲解 “金包玉”“玉嵌金” 的传统技法,从玉石的选料、切割、打磨,到金片的锻造、錾刻、塑形,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得清晰易懂。他特意展示了传承百年的牛角刻刀与青铜碾轮,让同学们触摸这些带着岁月温度的工具。

非遗传承人李冰向中学生讲解 石庆峻 摄

而后李冰先生耐心指导中学生们进行金镶玉的简单制作。当地中学生们手持制作工具,认真跟随李冰先生进行金镶玉的打磨、镶嵌等工作。有同学在镶嵌时不慎将金片折皱,李冰先生立刻上前示范如何用竹制镊子轻轻展平;还有同学对玉石抛光的力度把握不准,实践团队成员便手把手辅助他们控制砂纸的角度。作坊里不时响起 “老师,这个纹路要怎么刻?”“学长,这样镶嵌对不对?” 的提问声,师生间的互动让非遗传承变得生动可及。

实践团队成员提前准备了多种卡通模板,手把手教同学们将金片裁剪成喜爱的造型。大家围坐在一起,有的雕琢出灵动的小兔子,有的镶嵌出憨态可掬的小熊,欢声笑语充满手工作坊。团队还引导同学们在作品背面刻下心愿,让传统技艺与青春创意碰撞出别样火花。此次体验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金镶玉“金玉和鸣”的文化内涵,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实践队员带领中学生体验金镶玉技艺 常怡格 摄

此次活动以非遗传承为纽带,搭建起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桥梁。通过大学生的创意转化与青少年的深度参与,让沉睡的金镶玉技艺在互动体验中焕发生机,既为郏县非遗传承储备了年轻力量,也为高校社会实践提供了 “文化赋能” 的鲜活样本。这种 “专业团队 + 传承人 + 青少年” 的模式,不仅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春视角中焕发新彩,更探索出一条非遗活态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相辅相成的新路径,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作者:曹煜敏 刘瑞琳 陈涵博)

上一篇:惠卫职院“逐梦先锋队”暑期青春公益行:校社联动惠民生,青春聚力暖马安

下一篇:合肥工业大学:姚庄金镶玉——从手艺人的坚守到非遗文脉成乡镇文化核心符号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