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青春脚步探寻抗战记忆,红色基因铸就青春担当

时间:2025-07-1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025年7月8日,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赵一曼烈士诞辰120周年之际,攀枝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寻抗战红迹,铸青春担当”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四川省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记忆,英雄不朽

纪念馆内,松柏无言,却见证着年轻一代对英雄的无限追思。序厅汉白玉雕像前,带队教师的话语如重锤敲击心灵:“民族存亡之秋,赵一曼烈士以柔弱之躯扛起救国重担,这份决绝正是信仰无坚不摧的明证。”学生们肃立凝视,那坚毅的目光穿越战火,与今日青年的沉思交汇于这方寸之间。

展陈中一封泛黄书信成为无声的惊雷——“宁儿呵:母亲……实行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指导老师以沉稳的语调剖析字里行间的家国大义。讲解员补充道,这封遗书在战火中辗转流离,二十余年后方辗转寻回,字字泣血。当讲解员复述赵一曼在日寇酷刑下九死未悔的细节时,整个展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团队成员付羽蝶在展柜前驻足良久,她坦言:“‘未惜头颅新故国’的诗句,不再是课本上遥远的文字,当它从一位母亲口中说出,那份锥心之痛与决绝担当,沉重得令人难以呼吸。”

图为团队成员在赵一曼纪念馆内紧跟讲解员了解烈士生平

历史回响,精神传承

在纪念馆出口处,一幕偶然却动人的场景吸引了实践团的目光。一位年轻的母亲蹲在孩子身边,手指着展柜里“宁儿”的照片轻声讲述。孩子仰起稚嫩的脸庞,突然问道:“妈妈,赵一曼阿姨写信的时候,是不是也像你刚才那样哭了?”母亲一时语塞,只是更紧地握住了孩子的手。这一问,如清泉流过石隙,让在场师生无不心头震颤——英雄身后那绵延不绝的生命回响与情感传承,就在这寻常母子的低声絮语中显露真容。

实践团成员在纪念馆出口处久久驻足回望,眼中似有晶莹闪烁。“烈士的‘宁儿’未能等到母亲归来,而今天千千万万个‘宁儿’沐浴和平阳光茁壮成长——这或许就是赵一曼们当年最深的期盼与最大的慰藉。”

纪念馆出口不远处,一队佩戴党徽、自发前来的学习者与实践团师生不期而遇。其中一位年长者感慨道:“每次来,都像是给精神‘充电’。看到这么多年轻面孔自觉来此追寻足迹,更让人确信信仰之火必将代代相传。”这朴素的评价,道出了纪念馆作为精神殿堂的价值所在。

图为游客参观赵一曼纪念馆

图为团队成员在赵一曼纪念馆内紧跟讲解员了解烈士生平

薪火相传,共筑未来

实践团此行,不仅是脚步对历史的丈量,更是青春向信仰的庄严致敬。指导老师在总结中强调:“纪念馆的实物与史料,让思政课上的理论获得了直击灵魂的生命力。赵一曼由一名普通女性成长为钢铁战士的历程,深刻诠释了信仰如何锻造非凡的意志与勇气,这正是我们期望青年学子领悟并内化于心的精神核心。”

青松环绕,赵一曼纪念馆肃穆依然。师生们带着炽热的思考与沉甸甸的收获踏上归程。纪念馆前层层石阶,仿佛一道无声的考题: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赵一曼以生命为炬火;在河清海晏的今天,青年一代当以何者为薪,去延续这光、这热、这永不褪色的赤诚?

当英雄的绝笔在展柜中静默,当稚子的追问在空气中轻颤,青春与信仰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庄严对望。实践队成员在翠屏山麓的每一步,都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丈量——它提醒我们,赵一曼们以血肉之躯铺就的道路,需要后来者以心灵的温度不断焐热,以行动的脚步持续延伸。(通讯员 付羽蝶)

图为团队成员在赵一曼纪念馆前合影纪念

上一篇:青春脚步探寻抗战记忆,红色基因铸就青春担当

下一篇:医路乡行:广医明心队庆云镇实践纪行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