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医路乡行:广医明心队庆云镇实践纪行

时间:2025-07-1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游净晗 - 小 + 大

7月14日,广东医科大学由临床与口腔专业学生组成的明心志愿服务队,前往庆云镇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校园互动、知识科普与村落调研,搭建医学与乡村联结的桥梁,开启温暖且具意义的乡土实践日。

当日清晨,朝阳初绽,志愿服务队抵达庆云镇。当地政府备好的热腾腾鸡蛋面,驱散了晨间凉意,也让队员们奔赴庆云镇中心小学开展活动的期待更盛。8点半,队伍准时迈进该校阶梯教室,一场以医学为底色、以温暖为脉络的实践之旅正式启幕。

为消弭与孩子们的陌生感,“击鼓传花”趣味互动率先开场。音乐流转间,气球在孩子们手中快速传递,清脆笑声在教室四溢。拿到气球的孩子大方登台,用稚嫩声音自我介绍,明心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主动融入,以轻松交流打破隔阂,不多时,教室便被欢快氛围填满。随后,班主任李老师热情欢迎,队长与李老师简短致辞,为当日活动正式揭开帷幕。

图为“击鼓传花”游戏中,孩子们传递气球,欢声笑语满教室。陈怡伶 供图

紧接着,“蒙眼画人脸”“蒙眼绘大树”两场别开生面的破冰游戏欢乐开启。老师给出创作指令,小朋友们蒙上双眼,在黑板上“盲画”创作。有的孩子把人脸画成“圆圆怪兽”,有的让大树“枝桠乱舞”,夸张又有趣的画作逗得全场笑声不断。明心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也踊跃参与,故意画出“抽象画”活跃气氛,笔触交错、笑声交融中,彼此距离彻底拉近,校园里满是童真与活力碰撞的火花。

午后,校园课程精彩续演。器官辨认课上,队员们借助精细模型、生动动画,为孩子们拆解心脏、肺等器官的奥秘。“大家看,心脏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小泵’,把血液送到全身……”队员们讲解时,还邀请孩子上台拼接模型。稚嫩小手在器官部件间穿梭,求知目光明亮而炽热,五年级学生小宇拼好心脏模型后,兴奋说道:“原来心脏里有这么多‘小房间’,太神奇啦!” ;黏土手工课化作创意天地,海绵宝宝、毛毛虫、鲨鱼等造型在孩子们手中诞生,色彩缤纷、活灵活现;体育课上,奔跑、跳绳的身影交错,让校园满溢蓬勃朝气。

图为器官辨认课上,孩子认真拼接器官模型,眼神满是求知欲。何泳轩 供图

与此同时,另一批队员深入庆云镇村落,以访谈、问卷为媒介,调研村民健康习惯与就医需求。在村口大树下,队员们与65岁的王大爷交流,王大爷无奈表示:“俺们年纪大了,有点小毛病就想着扛扛过去,去医院嫌麻烦哟。” 这样的话语,让队员们清晰意识到基层医疗知识的匮乏、健康意识的淡薄。队员们认真记录,为后续精准服务攒起第一手资料。

图为村落调研时,队员与村民交流,记录健康情况。姚良漪 供图

日落时分,活动收尾。队员们相机里,存满珍贵片段:中心小学孩子举着黏土作品的灿烂笑靥,游戏里师生互动的温馨画面,还有乡村田野、错落屋舍勾勒的质朴景致,皆成这一日难忘注脚。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浸染,明心志愿服务队以专业为笔、热忱为墨,在庆云镇书写医学生“三下乡”温暖篇章。课堂传授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对健康的关注;调研聆听的不只是需求,更是基层对医疗帮扶的深切期盼。这一日实践,是医学生走出校园、触摸乡土的成长之旅,也让乡村与医学的联结,在互动中愈发紧密 。

(通讯员 游净晗)

上一篇:青春脚步探寻抗战记忆,红色基因铸就青春担当

下一篇:青春奋进,永不“毒”行—西建大华清学院暑期实践团开展调研学习活动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