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章 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 > 文章

绍兴理工学院学子调研香榧产业现状,探寻林下经济发展路径

时间:2025-07-17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徐雨曦 孙晨磊 - 小 + 大

2025年7月11日,绍兴理工学院“榧常青春”社会实践团深入香榧核心产区,实地走访了赵家镇人民政府、古来镇联谊村资深榧农马师傅以及浙江省野山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黄总。通过座谈访谈、田间观察等形式,记录农户与企业诉求,为香榧产业可持续发展积累一线资料。

图 1实践团成员与赵家镇人民政府负责人交流 任妍通讯员摄

赵家镇的“榧”乡振兴路

上午的热浪开始蒸腾,实践团成员走进了赵家镇人民政府。在这里,他们系统了解到该镇拥有126个古香榧群,包含逾2700株千年古树,形成了“种植-加工-集散”的格局。然而,产业发展正遭遇多重挑战:香榧产业面临生长周期长、人工采摘风险高、加工标准化不足、销售渠道单一、价格下滑等挑战,同时存在劳动力老龄化、非遗传承危机和产农利益联结松散等问题。政府正通过成立"中榧联"公司整合资源,推动古树溯源、改造集散中心,并探索文旅融合(香榧古道、古树认养)等举措寻求突破。

图 2榧农马师傅给实践团成员介绍种植现状 任妍通讯员摄

榧农马师傅的“榧”林守望

“香榧价格这几年掉得厉害,销路也难找,光靠它收入不稳定。”在古来镇联谊村,有着20年种植经验的榧农马大爷向实践团道出了农户的忧虑。他在自家山地种植了十几亩香榧林,并尝试在林下套种西瓜、南瓜和茶叶经济等经济作物增加收入。他坦言,政府缺乏资金支持,而黄精等作物周期长(需3-5年)、见效慢,不确定性高,所以农户对尝试林下经济新模式普遍心存顾虑,积极性不高。

野山谷的“榧”业转型记

午后,实践团走进浙江省野山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黄总介绍了公司的自动化加工能力和“山珍”牌优质产品。公司除自营基地外,也向周边农户收购原料。然而,黄总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行业深层次问题:高海拔树木养护成本高;行业标准缺失引发质量参差与恶性竞争,散户网络销售乱象影响口碑;加工厂房卫生不达标制约出口,部分农户滥用农药带来农残风险;政府扶持政策落地效果待提升。香榧行业亟需向绿色、有机、高品质方向转型。

图 3实践团成员与黄总交流 任妍通讯员摄

此次深入一线的调研,让“榧常青春”实践团成员对香榧产业的复杂性与迫切性有了深刻认识。成员们结合所见所闻及专业知识,对产业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思考:

在科技应用方面,可探索引入无人机巡查、土壤传感器监测等建立精准种植模型;优化开壳、脱皮等关键加工工艺以提升效率和标准化水平;严格执行农残控制标准,推广物理除草替代化学药剂;提升加工厂房现代化与卫生标准,为开拓国际市场奠定基础。产业生态方面,建议深挖“西施眼”“千年古树”文化IP,发展“香榧+研学/民宿”等文旅项目,配套电商培训和创业政策吸引年轻人返乡。政策协同方面,需精准对接农户企业需求,加强行业标准和市场监管,解决林下经济周期长、风险高等痛点。

图 4实践团成员与浙江野山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总合影 王锦恩通讯员摄

穿梭于千年香榧林间,倾听来自政府、农户、企业不同视角的声音,绍兴理工学院“榧常青春”实践团的调研之行收获丰厚。团队表示,后续将系统梳理调研资料,形成详实报告,力求为地方政府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思考如何利用专业所学,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徐雨曦 孙晨磊

图:任妍 王锦恩

上一篇:边疆艺行结硕果!南宁学院“边疆艺行·青春聚力”艺术赋能龙州乡村振兴实践团圆满完成龙州“三下乡”之旅

下一篇:探寻文化根脉,助力乡村振兴——厦门医学院实践队赴南平考亭村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