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魂铸梦鞍乡,数字赋能振兴_|乡村振兴|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章 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 > 文章

‌钢魂铸梦鞍乡,数字赋能振兴

时间:2025-09-0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连理同行,逐梦鞍乡2.0团队 - 小 + 大

在新时代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融合的战略机遇期,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连理同行,逐梦鞍乡”实践团于8月赴辽宁省鞍山市开展专题调研,以“产业赋能、文化铸魂、生态共生”为主线,解码中国式现代化在基层的实践路径,为全球乡村治理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一、锚定全球减贫经验,探访产业升级新动能

实践团首站走进大屯镇双创中心,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如何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该中心依托鞍山钢铁产业链优势,孵化出涵盖智能农机领域的初创企业12家,其“产学研用”协同模式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倡导的包容性工业化理念高度契合。

在赛诺克法兰中心,成员们观察到5G+工业互联网技术重构传统制造业的实践——车间内智能机器人焊接精度达0.02毫米,产品出口覆盖“一带一路”沿线23国,印证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战略定力。

二、解码文化传承密码,构建文明互鉴新纽带

实践团成员们在鞍山驿堡的考察揭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深层逻辑。这座明代军事要塞通过“数字孪生+场景体验”技术,将边塞文化与现代文旅深度融合,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烈士山纪念馆的沉浸式党史教育则展现红色基因的当代转化——通过全息投影技术重现鞍钢工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场景,为全球红色旅游发展提供创新样本。

三、聚焦生态农业转型,贡献气候行动中国智慧

君子兰基地的数字化温室引发实践团深度思考。该基地应用纳米控释肥技术,实现节水30%、减碳45%,其“订单农业+跨境电商”模式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户增收。

西柳商贸城的调研进一步揭示乡村振兴与“双循环”战略的联动效应:依托中欧班列构建的服装出口网络,年交易额突破80亿元,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关键节点。

四、锻造青年全球胜任力,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在鞍钢博物馆,实践团系统学习中国钢铁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结合国际工业升级经验,探讨绿色制造与低碳转型的可能路径。实践团系统梳理中国钢铁工业。

在烈士山纪念馆开展深度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们通过技术介入、口述史整理、沉浸式学习等方式,探索红色资源活化新路径,相关成果获鞍山市文旅局高度评价。

五、结语

本次实践突破地域性观察局限,构建起“地方实践—国家战略—全球议题”的三维分析框架。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将持续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在乡村振兴领域深化“理论-技术-模式”创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具解释力、引领力的中国方案。

(连理同行,逐梦鞍乡2.0团队)

上一篇:深入张家湾村,助力绿色农业与乡村振兴

下一篇: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吉阳大蒜产业焕新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