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陈沛宜 黄子雅 - 小 + 大
青年步履铿锵,夏日篇章激昂。7月12日至18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以青年担当、青春力量推动“双百工程”,赋能乡村振兴。 突击队以“青春助力乡村振兴”为使命,结合学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德育融入课堂。同时,队员们还深入河源东源县开展特色产业调研,探索农文旅创新发展模式,深挖八角楼、香火龙等非遗文化价值,探寻红色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点石成金润乡土,义教为桥筑梦行】 图1为幸福信使突击队成员与孩子们的合照。杨京睿 供图 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来到东源县康禾镇中心小学开展义教活动。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康禾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通过跨文化交际课、当地文化课、红色教育课等特色课程,帮助孩子们接触新知识,激发好奇心,培养多角度思考能力。 图2为团队成员向孩子们展示不同文化的打招呼方式。杨京睿 供图 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上,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通过情景模拟和创意活动,向孩子们生动讲解了不同国家的礼仪文化。孩子们体验了握手、合十、鞠躬等多样的问候方式,这既增强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国际视野。 图3为孩子们在团队成员指导下于石头上进行创意绘画。梁嘉明 供图 在美术课上,团队成员立足学校“点石文化”育人理念,引导孩子们以鹅卵石为画布进行绘画,在创作中体悟“以石相造”的深刻内涵。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表现力,更通过石之坚毅品格的寓意,传递了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展现了“德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 图4为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感悟红色革命精神。梁嘉明 供图 在红色教育课堂中,团队成员以康禾镇曲龙村革命历史为生动教材展开教学。团队成员精心设计了“书信传递”情景模拟活动,引导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体验革命年代的历史场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图5为孩子们与团队成员一起展示制作好的花灯。梁嘉明 供图 在当地文化课上,团队成员融合了当地民俗文化与非遗技艺,开展了传统花灯制作教学,孩子们在指导下亲手完成了一件件独具特色的花灯作品。通过实践体验,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传统手工艺的基本技法,更深刻体会到本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注入了新生力量。 此次“三下乡”义教活动通过跨文化对话、文化传承、红心铸魂等多元形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求知的种子。团队成员以石载道、以美育人,帮助乡村儿童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磨砺品格、启迪心智,让教育的涓涓细流浸润乡土,为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铺就坚实基石。 【茶旅融合谋发展,温泉研学促振兴】 图6为幸福信使突击队采访温泉旅游区负责人陈名志先生。梁嘉明 供图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队员们前往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开展产业调研,重点考察了若坝村温泉资源与大禾村康禾茶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当地特色产业在品牌塑造、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创新性提出“茶旅融合+温泉研学”的农文旅发展模式。 调研发现,康禾镇若坝村温泉产业面临人才短缺和规划建设滞后的双重挑战。团队创新提出“温泉+”生态发展思路,计划引入专业团队打造康养综合体,并开发温泉研学课程体系;在茶产业方面,针对工艺传承难、电商渠道弱等问题,团队提出“茶旅融合”发展策略,通过建设茶文化体验基地、开发茶旅研学路线等方式推动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 【古筑新生焕异彩,火龙腾跃续薪传】 为响应传承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号召,队员们前往河源东源县,开启仙坑村建筑类非遗八角楼与省级非遗技艺香火龙的专项调研之旅,探寻客家文化活态传承与乡村发展互融的新路径。 图7为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访谈仙坑村叶永权书记。杨京睿 供图 队员们在与叶永权书记的访谈中了解到,当地修缮秉持“存旧貌、续文脉”理念,不刻意抹去岁月痕迹。如今,仙坑村以八角楼为支点,围绕古建打造客家文化体验区,推出“八角楼探秘”研学等项目,实现“非遗建筑+文旅产业”融合蜕变,让古建从“文化符号”变身“发展引擎”。 团队还走访香火龙传承老师,细探技艺传承脉络。队员们见证了客家非遗从建筑到技艺的独特魅力,更确定“非遗共生”的发展机遇:八角楼的砖墙、香火龙的火光,将共同照亮客家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赢之路。 【星火溯源,从红色文化里汲取振兴力量】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如何让红色基因成为发展的“动力引擎”?队员们踏入河源市东源县曲龙村,于古旧巷道与红色遗址间,解锁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曲龙路径”。 图8为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参观杨氏宗祠。徐梦锶 供图 在曲龙村村干部杨年香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曲龙村红色遗址——杨氏宗祠遗址。展室中,史料无言诉峥嵘:展陈呈现农会与党支部斗争历程;先烈名录里,赖民等烈士不屈牺牲之事令人动容;还原场景内,村民议事与红军标语真迹相映,再现军民同心热血。 走访途中,团队有幸采访到赖民后代赖新泉。围坐交流间,赖新泉缓缓讲述家族与革命的故事,他表示:“红色精神是家族的传家宝,更是曲龙村的宝贵财富,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故事。”这与乡村振兴战略中“传承红色基因,留住乡村文化根脉”的理念深度契合,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奋斗意志等宝贵品质,正是乡村文化根脉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征途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青年们正以满腔热忱与踏实行动诠释担当。未来,团队将延续初心,深耕乡土,为乡村孩子送去知识养分,助力乡土资源焕发生机。团队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踏实的脚步,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青春力量在乡野蓬勃生长。 (作者:陈沛宜 黄子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