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北部湾大学学子东兴研学行:双语解码红色基因 青春丈量南疆国门

时间:2025-07-1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北部湾大学红译边关,语通东盟”实践团农梅颖 - 小 + 大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强边固防战略,2025年7月12日,北部湾大学外国语学院“红译边关,语通东盟”实践团奔赴祖国南疆门户——广西东兴市,开展“边关红色文化学习与语言服务实践”主题研学活动。在邱瑞琳、杨靖梅两位教师带领下,5名英语、越南语专业学子以语言为桥、文化为媒、红色为魂,深入边关热土,在历史回响与现实交融中解码中越友谊基因,淬炼专业担当。

深耕篇:文脉交融淬炼译能译技

咖啡浓香溯越韵,产业探访识邻邦

实践团整装出发,奔赴东兴。此次活动聚焦边关红色文化传承与语言服务能力提升,旨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将专业所学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生动实践。

实践团首站抵达西贡咖啡博物馆。这座始建于1875年的博物馆,紧邻中越界河北仑河,其法式殖民风格骑楼与棕榈木质装饰,散发出浓郁的越南风情。馆内,浓郁的咖啡香气弥漫。成员们通过观察展品、研读介绍,系统了解了咖啡在越南的发展历程:从19世纪80年代法国人引入幼苗、埃地族人在邦美蜀高原地区转向种植咖啡起步,到1975年后大规模种植阶段的技术改进,最终培育出世界级精品罗布斯塔咖啡,使越南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咖啡出口国。博物馆内陈列的历史器物与慢萃体验环节,为成员们提供了直观感知越南重要经济产业及其文化背景的窗口,为后续运用语言技能服务中越交流积累了宝贵的产业与文化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西贡咖啡博物馆内观察文化展品。邱瑞琳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西贡咖啡博物馆内研究越语标识牌。农梅颖 供图

互市烟火架心桥,语言实践促交融

实践团第二站走进中越边民互市贸易区。这里是经政府批准设立、位于陆路边境20公里内的指定集市,边民享有每人每日8000元人民币(禁限商品除外)的免税交易额度。作为以东兴等为核心的兴边富民重要平台,互市区内人声鼎沸、商品琳琅满目。成员们立刻行动起来,主动运用课堂所学的越南语知识,尝试与中越边民进行交流。“Xin chào”(你好)、“Cảm ơn”(谢谢)等问候语迅速拉近了彼此距离。亲身参与边贸场景,成员们真切感受到小额贸易的蓬勃活力与边民日常生活的浓厚烟火气息,深刻体会到语言作为沟通桥梁在促进即时交流、服务边贸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纽带作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中越边民互市,与商户交谈。农梅颖 供图

侨批银信载家国,历史研读悟情怀

第三站,实践团抵达位于东兴市建设街的侨批馆。该馆前身为抗战时期侨批递送场所及广东会所旧址。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见证了“东兴汇路”这条承载海外侨胞家国情怀的生命线。成员们认真研读馆外介绍:“侨批(即‘银信’)是海外侨胞汇寄国内的汇款暨家书,2013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东兴汇路”(抗战时期以芒街为基地、东兴为枢纽的秘密侨汇通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东兴曾替代香港成为金融中转枢纽,拯救潮汕灾民。重温总书记关于“‘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的重要论述,成员们被厚重的家国历史深深触动。他们仔细拍摄记录文字资料,深入思考如何精准翻译这段历史,深感作为外语学子肩负着用专业语言传递这份深沉民族情感与历史记忆的责任。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侨批馆外,冒雨研读侨批文化展板。农梅颖 供图

铸魂篇:红色基因砥砺青春担当

竹筠丹心耀边陲,英烈精神励后人

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实践团成员们抵达东兴镇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观了设于其中的钟竹筠事迹展厅。这间约30平方米的展厅,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详实的史料,系统展示了钟竹筠同志短暂而壮烈的革命生涯。钟竹筠(原名秀贞),广东遂溪人,曾就读于北海贞德女子学校,是广东南路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1927年,她在东创建了中共防城县第一个支部——东兴支部并担任书记,在南疆边陲点燃了革命星火。同年不幸被捕后,面对威逼利诱与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1929年,年仅26岁的钟竹筠在北海英勇就义,临刑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壮烈场景,彰显了信仰的永恒力量。社区工作人员的深度讲解,使成员们对钟竹筠寻求真理、投身农运直至英勇牺牲的光辉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家被她的坚定信仰和牺牲精神深深打动,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记录、拍摄展厅资料,并积极思考如何运用外语讲好这位边境女英雄的革命故事,让英烈精神跨越语言传播。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钟竹筠事迹展馆聆听讲解,学习烈士事迹。邱瑞琳 供图

战墟遗迹铭往昔,和平之思驻心间

实践团随后抵达边境战争遗址。这里是近代东兴人民守护边疆的历史见证。现场可见断裂的墙体、废弃的壕沟等历史遗迹。成员们认真阅读现场介绍牌,用手机拍摄记录遗迹现状。站在遗址前,成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对“国泰民安”四个字的分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珍惜,进一步坚定了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和平发展的信念。

图为东兴市战争遗迹。农梅颖 供图

友谊丰碑颂情谊,双语缅怀续新篇

实践团最后一站来到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园内庄严肃穆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位成员。公园建于1958年,位于东兴市东兴镇西南侧,毗邻北仑河。园内的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胡志明友谊树等设施,见证着中越两国并肩作战的革命情谊。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列队肃立于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静静瞻仰,深切缅怀为中越友谊和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先烈。这段红色记忆,通过合影被永恒定格。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在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合影。陈彦舟 供图

知行篇:青春译笔服务文化传承

穿越咖啡博物馆的产业密码、互市贸易的烟火喧嚣、侨批纸页的血脉深情、竹筠展厅的信仰呐喊、战争废墟的和平警示、友谊丰碑的国际赤忱——此次研学行将语言专业与红色基因深度融合,使学子们在国门前完成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淬炼。

正如带队老师邱瑞琳所言:“同学们用双语解码历史,用脚步丈量担当,这是专业与信仰的双向奔赴。”实践团已启动《红旅双语指南》编纂,誓让边关星火借语言之翼,照亮“一带一路”的友谊通途。

(作者:北部湾大学红译边关,语通东盟”实践团农梅颖)

上一篇: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学子三下乡:走深走实 党建引领暖民心

下一篇:家园同心·法育童心——用爱与法律护航成长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