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集美大学“饲尔无疫”暑期三下乡:探访王德事迹馆 传承红色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5-07-2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025年7月,集美大学 “饲尔无疫” 团队循着红色指引,走进王德事迹馆,开展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以饱满热情追寻革命先辈足迹,感悟红色精神,旨在将先辈崇高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实践,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鼓励广大青年投身社会实践。此次 “饲尔无疫” 团队的探访,正是对这一指引的积极响应。馆内,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王德同志的批示格外醒目:“王德同志是广东省老领导,也是我省早期中共党员,他的家乡有困难,应予以关心支持,请敏忠、天森、志民同志阅酌”。这份批示既饱含对革命先辈的敬重,也为青年传承红色精神指明了方向。团队成员由此开启对王德同志奋斗轨迹的探寻,感悟其炽热初心与担当,汲取前行力量。

王德,原名曾宗乾,1906 年 6 月 27 日生于福建省龙海县浮宫镇后宝村。他出身清贫,10 岁便成为家中劳动力,15 岁才开始读书,后进入厦门美华中学、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就读,期间投身学生运动,埋下革命种子。1926 年,王德加入共青团,1927 年转为共产党员,是漳州地下党、团组织创始人之一。他先后担任共青团福建省委组织部长、省委书记,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1930 年,他在厦门与罗明、陶铸等同志领导了震动全国的 “5・25” 武装劫狱,成功营救 40 多位同志。1931 年,王德任团中央巡视员、满洲团省委组织部长等职,同年 8 月因叛徒告密在北平被捕。狱中,他遭受严刑拷打,戴着 12 斤重的脚镣,却始终坚贞不屈,还与同志发动反自首绝食斗争,“骨可碎,志不可夺” 的狱中笔记字迹至今清晰。1942 年,王德调任晋绥根据地二地委书记兼二分区政委、120 师独立二旅政委。他一手抓减租减息发动群众,一手组织武工队反 “扫荡”,带领军民开垦荒地,用 “帮军队缝棉衣”“送公粮” 等实招筑牢军民鱼水情,被许光达将军称为 “最好的政委”。晚年,王德主政广东,推动城市转型,将 “对党忠诚” 镌刻进人生每一段历程。

走进王德事迹馆 “生活场景复原区”,一件件旧物让团队成员驻足。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衬衣,是他主政广东时常穿的衣物;褪色斑驳的皮箱,曾伴随他辗转多地开展工作;笔尖开裂的钢笔,在狱中记录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学习笔记,“俭以养德” 的字迹仍清晰可辨。最触动人心的是一本泛黄的《生产日志》,详细记载着晋绥根据地时期,他带领军民开垦荒地时每斤种子的用量。“一针一线当思来之不易”,讲解员的话语道出了王德同志勤俭节约的本色,也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勤俭节约是共产党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底色,真正的信仰藏在朴素日常中。

参观尾声,团队成员在广东建设史料前驻足沉思,深刻感悟到: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铭记历史,更要将先辈精神融入当下实践。作为新时代青年,“饲尔无疫” 团队表示,将以 “赋能乡村振兴” 为己任,循着革命先辈足迹,在基层实践中践行使命,让王德同志 “无私奉献”“对党忠诚” 的崇高精神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焕发新生机。

上一篇:守护求学路,一个不能少!广东二师学子将资助政策温暖送达阳西县织篢镇

下一篇:踏访梳篦场馆,共护千年遗风——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大学生开展“红韵梳篦”社会实践项目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