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数治兴村·协同增效”暑期实践团队 - 小 + 大
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探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社会学院/会计学院“数治兴村·协同增效”暑期实践团队自2025年6月27日起,深入江苏、福建等多省乡村一线,聚焦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培育及数智技术赋能,为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贡献青年智慧。 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团队探察当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为集体经济的数智化转型谋思路,推动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在九华社区,团队成员实地调研“乡村共享小院”创新模式,系统总结闲置资源盘活与业态融合实践经验;在后圩村,团队成员深入考察地理标志产品产业链,重点探析冷链物流体系与电商直播相结合的数字化运营范式;在星甸双山村,团队成员探索传统生产技艺、乡村风貌与云端技术的创新融合路径,为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与品牌增值提供可复制的实践启示。 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团队聚焦集体经济多元发展路径,为资产盘活与业态创新破题,探索三产融合新质动能;在东山街道,团队成员深度调研专业市场与人才公寓联动开发的资产租赁创新模式,系统总结物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东山经验”;在西宁社区,团队成员实地探析乡村旅游股份合作机制,重点挖掘“村有民营+休闲观光”的产业融合路径;同时,团队同步考察富蓝特蓝莓合作社“四新引领”发展范式,解析“农业+旅游+医学”多维业态聚合模式,为集体经济市场化运作与产业增值提供创新性实践样板。 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团队成员走进剑斗镇“一村一品”农业发展模式,实地感受乡村产业振兴的地方实践。不同村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前炉村整合肉鸽养殖与淮山种植,探索通过网络销售地方农产品,大力发扬传统茶产业的同时引进光伏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该村还与具备茶文旅亲子研学基地的双洋村等多个村庄抱团拓展集休闲、旅游、养老、研学一体的“文旅产业带”,提升了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破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门槛,引导实现规模经营、盘活乡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差距。团队成员在深入田间地头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数智技术赋能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也体会到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作用。团队将继续深化调研,促进成果转化,以青春智慧服务乡村振兴,为构建数字技术驱动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贡献力量,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南京师范大学“数治兴村·协同增效”暑期实践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