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非遗传承| > 文章 当前位置: |非遗传承| > 文章

广东工业大学“笔墨丹青”美绘队:以青春力量助力佛山非遗剪纸传承

时间:2025-07-25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吕恩瑶 谢一凌 胡珏媛 肖祺薏 陈佳 - 小 + 大

为探究佛山非遗剪纸的传承脉络与时代价值,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近日,广东工业大学“笔墨丹青”美绘队赶赴佛山市南海区花苑社区,进行深入的非遗剪纸调研和实践活动。团队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社区文化传播等形式,探索传统剪纸技艺的活态传承模式。

对话传统:一纸千年,剪下岭南魂

为解构佛山非遗铜凿剪纸的文化基因,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密码,从而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这一独特的艺术瑰宝。7月7日上午,调研团队首先来到邓燕平剪纸艺术馆进行专题学习。

作为佛山剪纸非遗传承人,邓燕平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这项传统技艺的历史渊源。“佛山剪纸,它不用剪刀去完成,这是历史。”,邓燕平强调道。佛山的剪纸技艺可追溯至宋代,作为岭南地区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该技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既具有装饰功能,也承载着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社会功能。

图为邓燕平老师和调研团队进行交流

邓燕平在传承剪纸技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要有自己的发挥,才能活。”,邓燕平表示。她认为,传统技艺的传承不能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复制,而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在对弟子的教学过程中,她也尤为重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作实践。

图为邓燕平老师演示铜凿剪纸

作为非遗传承人,邓燕平从事剪纸艺术创作已超过三十年。她指出,传统技艺的传承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传承人持之以恒的投入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通过持续的艺术实践和创新探索,邓燕平不仅继承了佛山剪纸的传统技法,更推动了这项技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发展。

图为邓燕平老师和调研团队合影

非遗新剪童心传承剪续岭南韵

在与邓燕平的交流中,调研团队系统梳理了佛山剪纸的发展历程和传承现状,并重点记录了当前面临的主要传承困境。邓燕平指出,非遗传承,不仅仅是靠个人,更要发动社会的力量。基于这一认识,调研团队创新传承方式,通过策划举办系列社区剪纸实践活动,推动非遗技艺进社区。以互动体验为核心,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认知和兴趣。

7月7日下午,实践团队在花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一节非遗剪纸文化课。活动面向社区青少年群体,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活动首先播放了介绍佛山剪纸发展历史的专题纪录片。随后,团队成员现场演示基础剪纸技法,并指导参与者完成"福"字主题剪纸创作。活动还设置了知识问答互动环节,通过趣味竞答巩固教学效果。最后环节包括作品展示评比和合影留念。整场活动寓教于乐,让非遗文化在轻松氛围中得到传承。

图为非遗剪纸课堂现场

为了让非遗剪纸文化“活起来”,实践团队秉承创新传承的理念,又于7月8日下午在花苑社区举办了非遗剪纸游园会,用游园闯关的形式让青少年们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

活动共设置三个特色体验区。"传统剪纸亭"主要教授对折剪纸技法,参与者可学习制作雪花、窗花等传统纹样;"创意贴画坊"提供旧报纸等材料,指导参与者完成剪纸拼贴创作;"剪纸谜乐园"通过剪纸知识问答增强文化认知。在妙趣横生的互动中,非遗知识的种子悄然播撒,文化自信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非遗剪纸游园会现场

剪途新章:代代接力,展时代风采

据团队统计,两场活动共吸引社区50余名青少年参与,收集剪纸作品80余件。古老的剪纸艺术,此刻正通过年轻的双手开启传承的序章。正如邓老师所说:“学技艺要热爱并坚持。”剪刀落下,是体验的结束,更是传承的开始。从体到悟,年轻一代应该将非遗的传承视为己任。新时代的青年,如何发讲好非遗的故事,让小众技艺走入大众视野,这也是笔墨丹青实践队努力的方向。后续该团队也将以实际行动助力剪纸这一非遗技艺的持续传承与推广。(作者:吕恩瑶 谢一凌 胡珏媛 肖祺薏 陈佳)

图为团队与活动参与者合影

上一篇:嵌瓷文化进社区,非遗传承润童心

下一篇:甘肃非遗数字化传承:在探索中坚守 于困境中前行

推荐阅读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