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三下乡进行时|瑶山针线,指尖传承 ——详实记录为数字化保护与活态传承奠定基础_|暑期实践|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南理三下乡进行时|瑶山针线,指尖传承 ——详实记录为数字化保护与活态传承奠定基础

时间:2025-08-06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沈彬翎 - 小 + 大


为大力推进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发掘与有效保护工作, 积极助力民族文化实现振兴,本校“ 守艺湘承 ”实践队于2025年7 月7日奔赴广西最早成立的民族乡之一——全州县东山瑶族乡,专 程拜访了省级非遗项目东山瑶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奉建英女士, 围 绕瑶族服饰技艺与文化开展了一场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活动。

在古雅质朴的瑶家院落中,奉建英女士向实践队队员们展示了 蕴含着东山瑶族百年智慧结晶的服饰珍品。她详细且全面地阐述了 东山瑶族服饰的独特特质: 以深邃的黑色与靛蓝作为主色调底色, 在领襟、袖口处精心点缀着如“太阳花 ”“盘王印 ”等繁复精美的 传统挑花纹样,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大自然的尊崇敬畏以及对 祖先的深切缅怀之情。奉建英女士着重强调: “与其他瑶族支系有 所不同,东山瑶服肩部不设置厚重的垫肩,整体风格显得更为清新 雅致、利落大方, 图案也更具本地山水的灵动气韵。 ”她满怀深情 地回忆道,这些华丽庄重的服饰曾是婚嫁盛典、祭祀盘王等重大活 动场合不可或缺的文化标识,紧密维系着族群的精神纽带;如今, 尽管日常穿着多有简化,但在节日与仪式之中,传统盛装依然是瑶 族儿女表达血脉认同的庄重方式,彰显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更全面、系统地记录相关技艺,奉建英女士带领实践团队前  往村中服饰作坊。队员们亲眼目睹了多位瑶族奶奶专注投入制作的  场景:她们灵动灵巧的双手熟练编织着经纬交织的传统腰带,针尖  在布坯上精准快速穿梭,绣出美轮美奂的吉祥图案。从纺线、织布  到挑花、缝制,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丰富的经验和漫长的时间沉淀, 尤其是精细复杂的挑花工艺,制作一件上衣往往需要数月之久,着  实令人由衷赞叹。队员们还发现了服饰在发展过程中“与时俱进 ”

的亮点。奉建英女士介绍称: “为推动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得以 传承延续,我们也进行了合理改良。例如在盛夏时节,衣服面料会 选用更为轻薄透气的材质,穿着清爽舒适;一些装饰线的颜色也会 更加鲜艳夺目、活泼亮丽,更契合年轻人的审美喜好。 ”然而,其 核心内涵、神圣的纹样以及传统制作的精髓要义,始终得到了虔诚 执着的守护传承。

“守艺湘承 ”团队此次调研工作,不仅系统全面地收集了东山  瑶族服饰的形制纹样、工艺细节以及文化内涵等关键信息,还通过  影像和文字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奉建英女士的传承事迹。这些珍贵的  资料将为建立数字化非遗档案、推动瑶族服饰文化进校园提供坚实  有力的重要依据。当古老的纹样在奉建英女士布满岁月印记的手中  重新绽放生机活力,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一门传统手艺的薪火相传, 更是一个民族在时代发展变迁中坚守文化根源的坚韧不拔姿态。正  如奉建英女士所期许的: “愿这山间的丝线,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  目光关注。 ”

图为守艺湘承实践队队员对奉建英女士进行采访 黄捷翔 供图

图为守艺湘承实践队记录瑶族奶奶编制腰带 黄捷翔 供图

图为守艺湘承实践队记录瑶族奶奶缝制围裙 李诗雨 供图

图为吉祥图案“太阳花 ”细节 李诗雨 供图

图为守艺湘承实践队与传承人及瑶族奶奶的合影 李诗雨 供图

实践团队:守艺湘承队

带队指导老师:郑芸昕 李欢

团队成员:沈彬翎 李佳蔚 李诗雨 方旖涛 黄捷翔 郑雅心

通讯员:沈彬翎

上一篇:南理三下乡进行时|汗水浸润金槐米,青春叩响传承门

下一篇:南理三下乡进行时|青春志愿行,知瑶乡历史 ——做瑶乡文化的聆听者及传播者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