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职业技术大学“苏城薪火”实践团 踏寻姑苏文脉 校准青春坐标_|暑期实践|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苏城薪火”实践团 踏寻姑苏文脉 校准青春坐标

时间:2025-09-2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苏州职业技术大学“苏城薪火”实践团 - 小 + 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为响应党的号召,由苏州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朱杰老师带队的“苏城薪火”青年实践团在7月份走访了苏州五卅路纪念碑、中国南社纪念馆、卢建英刺绣馆。他们从这些足迹出发,探讨青年如何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在理想与现实的交汇中坚定信念。

一、从历史褶皱中读懂 "大我" 的分量

2025年是“五卅运动”纪念第一百周年。站在五卅路 970多米的石板路上,这尊"觉醒唤起"雕塑总让人驻足 —— 小学生手中劈开的竹筒,装下的不仅是支援上海工人的捐款,更是一代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诚。1925年,叶天底、秦邦宪等青年党员振臂一呼,苏州各界掀起“三罢运动”,近两万块大洋的募捐背后,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担当。

文有南社,武有黄埔。1909年11月13日南社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提倡民族气节,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这里是苏州古城区的一隅,青砖黛瓦间藏着近代中国最澎湃的文化思潮。“苏城薪火”青年实践团的队员们参观南社纪念馆,学习南社精神。百年前革命的火种曾照亮文人笔尖的家国,如今依然能照亮乡村振兴的田埂。

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校准人生坐标

“苏城薪火”实践团看见“刚”的力量,是刺破黑暗的锋芒。但历史的褶皱里,还藏着另一种力量:它像平江路的水,柔缓却能穿石;像苏绣的线,纤细却能织就山河。庞朴在《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里说:“传统不是凝成的冰块,而是流动的江河”团队成员们跟随潘乃舒老师(卢建英之女)学习基本的苏绣绣法。半天的刺绣体验让他们浮躁的心渐渐沉下来,但是学习热潮过后双肩的刺痛、重复还没摸到窍门的针法,更让他们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深刻。之后实践团有幸采访到潘乃舒老师,她认为:作为青年传承人,最需要具备的特质是——沉得下心来,肯花时间在苏绣上。

行进在“苏城薪火”社会实践征途上,同学们正深刻体悟着历史的重量:五卅路竹筒承载的“匹夫有责”担当、南社灯火凝聚的以文报国气节,是关乎“大我”的精神坐标;卢建英刺绣馆的针线流转,则启示着苏绣“沉心静气、柔韧持久”的传承智慧。他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校准着人生方向,见证着五卅精神、南社情怀在乡村振兴沃土上的蓬勃生机。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体悟,青年们正坚定着信念,锚定着航向。未来征程中,他们将自觉肩负文化传承与时代使命在中国式现代化壮阔图景中,持续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奋力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华章。

(苏州职业技术大学“苏城薪火”实践团)

上一篇:青春作伴好还乡,贺院学子赴马峰村温情慰老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