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郑大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践履百年峥嵘路,赓续天河奋斗志

时间:2025-08-0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陈智斌 - 小 + 大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四青年节的重要寄语精神,郑州大学筑梦红渠队于2025年8月3日奔赴河南林州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践履百年峥嵘路,赓续天河奋斗志”三下乡实践之旅。

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看到了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内涵。近日,郑州大学筑梦红渠队一行5人来到了林州红旗渠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见证红旗渠历史,学习红旗渠精神

实践队员首先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步入展厅,并听取了关于纪念馆展区布局的介绍。随后,队员们循着展线,跟随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逐步深入了解红旗渠的修筑历程,重温那段艰苦奋斗的历史。

图为实践队长陈智斌在向队员以及热情游客介绍红旗渠修筑过程。

身为红旗渠儿女的实践队队长,为让队员们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主动担纲讲解。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红旗渠的修筑背景、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对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清晰认识。这不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图为纪念馆内林县人曾经的求雨场景。

林县自古便有“千年旱魔,世代抗争”之说。连年大旱之下,民生之艰难以想象:曾有新妇因挑水摔倒、水洒而悬梁自尽;亦有人为一桶水妻离子散,悲剧频仍。严重缺水导致全县96%地区沦为光岭秃山。然而,林县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在三年自然灾害的生死关头,1960年,杨贵书记率领3700名农民组成的开山队伍,毅然挺进太行,揭开了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的序幕。

目睹历史影像,实践队员们深受震撼,真切感受到当年缺水的绝望与生存的艰难。随后,当队员们看到那些简陋的开凿工具和艰苦的生活物资时,更难以想象林县人民是如何仅凭一锤一凿,在烈日炙烤下不息劳作,硬生生在绝壁上开凿出这条“生命天河”的。

见证红旗渠文化,传承红旗渠精神

步入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专题展厅,实践队员们沉浸于红旗渠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中。这里汇集了五湖四海人士饱含深情的题词,众多画师笔下气势恢宏或细腻感人的画作,更有习近平总书记对红旗渠精神的高度评价与殷切期望。驻足其间,队员们看到了红旗渠别样的美:是画卷中诗意流淌的壮丽山河,是笔墨间如梦似幻的精神图腾。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仿佛将人带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令队员们沉醉不已,流连忘返。

随后,实践队员在队长带领下徒步前往红旗渠青年洞。沿途经过一线天、红旗渠纪念碑等地标。当亲身攀越陡峭险峻、几近垂直的“一线天”时,队员们才真切体会到当年修渠的万难之境——在如此绝壁上开凿阶梯、穿石引水,其艰难超乎想象。

重走这条奋斗之路,队员们踏着前辈的足迹,在崎岖山径上步步攀登,于凹凸渠岸边彼此扶持。当年“渠不修好,我们坚决不下山”的铮铮誓言仿佛在耳畔回响。行至青年洞畔,时空仿佛倒流至上世纪60年代:眼前浮现林县人民凿壁穿石、战天斗地的壮阔场景——铁锤钢钎作弦,奏响英雄乐章;开山炮声如雷,激荡太行绝响!正是他们,以血肉之躯撕裂干渴的山川,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旗帜,高高擎起于太行之巅!

聆听红旗渠故事,铭记红旗渠精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实践队员们走访了当地村庄,和红旗渠脚下的村民交流,访谈了红色人物,聆听了他们关于红旗渠的故事,通过老一辈真正参加修渠人口中,切身体会红旗渠精神,学习红色文化。接下来,实践队员们把红旗渠精神讲给同学,讲给家人,讲给社区,讲给世界……

图为筑梦红渠队成员在青年洞旁的合影。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红旗渠畔拓荒创业的火热激情照亮了每段平凡的岁月,激励着这里的人们执着地守望精神家园,续航梦想,书写传奇。红旗渠,承载历史,见证梦想,昭示未来。

通过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身临其境地体悟了红旗渠修筑的艰辛历程,深刻把握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精髓。作为红色精神的一座丰碑,红旗渠将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淬炼过硬本领、砥砺斗争意志、激扬奋斗豪情,在新征程的壮阔画卷上挺膺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陈智斌)

上一篇:“言润乡间”赋能乡村文化——广州南方学院太阳队推普行动助力乡村振兴,青春传承红色精神

下一篇:丝路行·融媒课:看西师学子如何解码武威“中央厨房”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