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丝路行·融媒课:看西师学子如何解码武威“中央厨房”

时间:2025-08-0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李珍 任亮 - 小 + 大


当实践团师生步入武威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巨型曲面屏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流、多平台分发的动态监测图谱与AI辅助创作的可视化界面交相辉映——这座西北地区首个完成深度融合的市级媒体“中央厨房”,正以技术赋能重构内容生产链条。7月14日,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融媒文艺”丝路实践团的师生们,沉浸式探访这座河西走廊的“融媒中枢”,与一线骨干共话媒体深度融合的挑战与机遇,触摸基层融媒转型的强劲脉动。

01 图为实践团队到武威融媒体中心合影留念

战略支点:丝路明珠的媒体转型突围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武威融媒体改革承载着文化传播创新与区域发展的双重使命。”武威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徐永盛在座谈会上指出。面对自媒体冲击与传播格局变革,该中心自2021年启动深度融合以来,构建起“指挥调度+全媒体采集+多平台分发”的立体化架构,形成涵盖电视、广播、报纸、客户端等八大中心的融合生产体系。

武威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要冲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其融媒体产品既承载着凉州文化、鸠摩罗什文化等历史底蕴,又通过短视频、H5互动、实时直播等创新形式激活文化生命力。数据显示,中心打造的“新武威”客户端用户量位居甘肃省第2,覆盖率为44.60%,成为区域文化传播的主阵地。

技术赋能:全媒体生产链的智能化重构

实践团首站深入武威市融媒体中心的“神经中枢”---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师生们近距离观摩了“策、采、编、发、传、评”一体化运作流程。中心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依托集指挥调度、融合生产、传输播控、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中央厨房”系统,武威融媒体构建起以“新武威”客户端为旗舰,覆盖端、网、微、视、报、台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从广播直播间的路况实时播报到AI辅助写稿生成,从H5创意互动到短视频矩阵分发,技术的深度应用正重塑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 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主任孙煜东现场详细介绍。一系列先进技术应用和创新传播形态,让实践团学子们直观感受到技术赋能下“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分发、全域覆盖”的高效传播闭环,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武威样本”。

02 图为团员参观融媒体调度中心留念

转型之路:坚守导向,创新破局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徐永盛与实践团分享了中心“浴火重生”的转型历程。“面对自媒体冲击带来的阵痛,我们锚定‘党和人民喉舌’的核心定位,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体制机制、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推动深度融合。”徐永盛坦言。

如今,融媒体中心不仅承担着"新武威"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供稿等主流宣传任务,更深耕凉州文化传播——从鸠摩罗什文化到饮食文化,从纪录片拍摄到实时直播,从H5互动到短视频创意,用多元形式激活丝路文化生命力。 “我们不断尝试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丝路文化基因,赋予其时代生命力。”徐永盛强调,文化传播创新已成为中心突围的关键抓手。

03 图为实践座谈会留念

人才筑基: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生态

调研中,实践团学生围绕“AI文稿的伦理边界”“短视频流量与内容深度的平衡”等议题与一线编辑展开辩论。随后,王眉钧教授进行了总结,她鼓励学生将座谈中习得的“吃苦精神、创新意识、技术探索欲”融入后续学习,既要扎实练好采编、剪辑等基本功,也要主动关注行业新技术、新趋势,在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上同步提升,为未来参与媒体实践做好准备。

“从‘相加’到‘相融’,我们正在书写媒体改革的‘武威答卷’。”徐永盛透露。站在“十四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武威市融媒体中心正谋划新的突破。

从传统媒体人转型的阵痛,到"全员做短视频"的主动求变,武威融媒体中心用实践印证了"与时俱进"的分量,未来将有更多传媒学子在真实的融媒生态中淬炼专业能力,在融媒体建设的广阔天地里践行“四力”要求,为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贡献力量。

作者:李珍 任亮

上一篇:郑大学子“三下乡”实践纪实:践履百年峥嵘路,赓续天河奋斗志

下一篇:天津商大“银龄融光”社区反诈宣讲记守护养老钱,共筑金融安全!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