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西安邮电大学实践队赴长安区楮皮纸抄制技艺传习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8-1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西安邮电大学“青春助力楮皮纸 匠心传承非遗梦”实践队 - 小 + 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暑假期间,西安邮电大学“青春助力楮皮纸 匠心传承非遗梦”实践队赴长安区北张村楮皮纸抄制技艺传习所开展以“探寻古法匠心·传承纸韵文明”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楮皮纸制作技艺、拜访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马松胜。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传统造纸技艺的魅力,感悟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传承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和途径。

图1 实践队到达楮皮纸抄制技艺传习所

在开展实地调研前,团队成员积极行动,通过设计并发放线上调查问卷、走访查阅地方文献资料、查找网络资源等方式,初步收集了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对楮皮纸制作技艺的了解程度、认知渠道以及兴趣点。

据了解,北张村造纸术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当地流传千年的民谣“仓颉字,雷公瓦,沣出纸,水漂帘”,便是其悠久造纸历史的有力见证。直至今日,北张村的纸匠们依旧沿用原始、简易的工具,制造着纯天然的楮皮纸。怀揣着对这段千年传承的好奇与敬意,实践队师生来到了承载千年造纸技艺的楮皮纸抄制技艺传习所。

图2 技艺中心内部分楮皮纸成品纸

在弥漫着草木清香的作坊里,传承人马松胜师傅带领实践队观看了有关楮皮纸的宣传片,帮助大家了解这项古老技艺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他结合多年经验,细致讲解了楮皮纸繁复精妙的制作流程。

图3 实践队员观看宣传片

在马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队员们开始轮番上阵体验:师傅先向实践队成员展示了造纸的原料,师傅告诉我们因为现在还在坚持造纸的人基本上都是老年人,所以他们都是直接购买采集好的楮树皮。

图4 为马师傅向实践队讲解过程

后续制作过程主要包括踏碓:利用杠杆原理反复砸压楮皮纤维,切幡:把幡子正反折叠放在切幡凳上,用切幡刀切成碎块,捣浆:在石臼中反复捶打,抄纸:将纸浆放入纸槽中,使纤维均匀分布在水中,使浆中的纤维覆盖在纸帘上,形成湿纸,最终完成除水和晒纸的操作。经过一番协作努力,大家最终亲手完成了带着手作温度的花纸。在这场沉浸式体验中,同学们真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意。马师傅那些看似行云流水的步骤,其中藏着无数细节与巧劲,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数十年的功力与坚守。

 
图5 实践队员学习造纸过程

图6 实践队所造花纸

同学们表示,这次实地研习直观地体悟到“做一件事就坚持一辈子”的专注与执着,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宣传非遗文化,在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时代背景下,把这种“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将这份珍贵的非遗技艺与工匠精神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实践队成员已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团队成员着手创作短视频,通过年轻化的镜头语言,讲述楮皮纸的千年传承史与马松胜师傅的匠心守护故事,让传统技艺“活”在当下;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对前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这些反馈将用于优化短视频内容策划,确保推广活动更精准、更有效。

图7 实践队短视频初期模板

此次实践活动,极大地深化了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未来双方将共同打造集技艺传承、研学体验、文化创新于一体的非遗传承基地,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助力北张楮皮纸技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吸引更多公众前来感受“纸韵文明”,发掘独特魅力。

(西安邮电大学“青春助力楮皮纸 匠心传承非遗梦”实践队)

上一篇:成都东软学院“智行筑梦”队赴都江堰市东义社区开展剪纸中国结实践课程

下一篇:广财学子深入茂名:助“荔”产业兴,赋能“新农人”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