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乡浠行·助马兴”乡村振兴实践团 - 小 + 大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乡浠行·助马兴”乡村振兴实践团于2025年7月1日走进湖北省黄冈市洗马镇浠水县姜河村,开展了为期30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25日实践团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普通话推广互动课程。活动以“‘浠’声推普,语润洗马”为主题,通过趣味教学、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等形式,一步步带领乡村儿童领悟普通话的魅力,激发他们的表达热情,鼓励他们用普通话说出自己的梦想,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与姜河村书记合影。古松供图 语言赋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学好普通话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交流,还能帮助大家走出乡村,实现更大的梦想!”实践团成员在课程导入时,向孩子们强调了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 洗马镇地处大别山南麓,受方言影响,当地部分村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普通话发音不够标准,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针对这一情况,实践团精心设计了“三步走”课程体系:从基础发音训练到经典诗文品读,再到主题演讲实践,循序渐进地提升孩子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科学开嗓,打好发音基础 “P—P—P—’”,清晨的姜河村村委会活动室里,传来阵阵清亮的练声。主讲人带领孩子们进行呼吸训练、口部操和声调练习。在数枣绕口令互动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挑战,不断提高了自己口腔灵活度。 孩子们以前没注意过发音方法,今天通过学习才意识到原来说话也有这么多学问,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孩子们逐渐克服了方言习惯导致的平翘舌不分、声调不准等问题。 实践团讲解科学开嗓。关嘉乐供图 诵读经典,感受语言之美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朗朗读书声回荡在乡村教室中。实践团以经典诗词为媒介,带领孩子们感受普通话的韵律之美。 “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感情。”实践团以《黄鹤楼》为例,逐句讲解诗句的节奏和情感,并鼓励孩子们用肢体语言表达诗意,让孩子们在语言学习中树立文化自信。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到逐渐放开,声情并茂的诵读让古诗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外,实践团还选取了《春》等经典篇章,通过带领诵读的形式,姜嘉禾小朋友十分积极,主动带领同学们诵读,透过孩子们稚嫩但朝气蓬勃的嗓音,仿佛真的短暂逃离酷暑,迎来了春天。 姜嘉禾带领诵读《春》。关嘉乐供图 “我的梦想”,语言照亮未来 课程的高潮是“我的梦想”主题演讲环节。主讲人鼓励孩子们用普通话畅想未来,勇敢表达自我。 “我想当一名老师,让更多乡村孩子学好知识!”“我想做工程师,帮家乡修桥铺路!”“我想入伍,当一名真正的军人”,孩子们用略显生涩却充满真诚的普通话,描绘着自己的理想。实践团成员一一记录,孩子们的梦想值得被所有人听到!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表达信心,实践团还设置了“小小演说家”评比,并颁发奖状鼓励各位孩子能够勇敢站在讲台上发表演讲。学生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用标准的普通话大胆描绘自己心之所向,欣慰地说:“以前孩子不敢在人前说话,今天居然能大声讲梦想,变化太大了!”在乡村,方言是根,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温度;而普通话是翅膀,是连接更广阔世界的钥匙。课后,一个孩子悄悄问我:“姐姐,学好普通话,是不是就能上清华北大?”我一时语塞。原来在这些孩子心中,标准的发音早已和“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画上了等号。 实践团带领探讨“我的梦想”。关嘉乐供图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在路上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发展的工具。”实践团指导老师古松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普通话推广,帮助乡村孩子打破语言壁垒,为他们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据悉,本次课程是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乡浠行·助马兴”乡村振兴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系列活动之一。除语言课堂外,团队还开展了爱国教育,防溺水安全教育,防诈骗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垃圾分类等课程,极大程度覆盖孩子生活方方面面,以实际行动助力浠水县乡村振兴。(“乡浠行·助马兴”乡村振兴实践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