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跨村联建绘新局 青年调研促振兴

时间:2025-08-1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杨泓欣,图:陈祯、杨雨松、施小妮 - 小 + 大


2025年7月2日至6日,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赴漳州市长泰区乡村振兴促进团实践队深入漳州市长泰区,通过实地调研、走访访谈、座谈交流等方式,聚焦“跨村联建”机制背景下的路径,系统梳理“长泰经验”,以青春脚步丈量田野乡村,以专业所学服务基层实践。

制度引领开新局 联村共建显成效

7月2日,实践队在长泰区举行开团仪式。长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文盛鼓励青年深入基层,勇担时代使命,把握“三农”主战场历练本领;福建农林大学范水生教授勉励同学们将调研成果扎根田野,用知识服务乡村,以青春书写论文。

图为长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文盛致辞

图为福建农林大学范水生教授致辞

调研首站,实践队聚焦片区协同与组织共建,重点观察“联村党委”如何统筹资源、整合要素。在吴田山苷茶项目,昔日撂荒山地因联村平台而焕发生机,土地租金增长40倍;在林墩片区,五村合力推进文旅协同,统一招商打造“乐动林墩”品牌,片区集体经济稳步提升。

图为实践队一行在吴田山农林发展公司苷茶种养加一体化项目进行调研

图为林墩办事处石横村党总支书记林煜雄与实践队队员就林墩水上运动中心的发展进行交流探讨

产业联动强合力 科技赋能助升级

跨村联建不仅是组织架构的创新,更是产业融合的催化剂。实践队走访牧野欢谷等项目,研究片区如何通过产业联建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让村庄发展动力从“单点突破”转向“片区协同”。

图为实践队一行在雪美洋生态农业联村党委牧野欢谷进行调研

在花坞里园区,队员们提出“智慧农业+研学旅游”的融合设想,通过协同推进运营模式,吸引游客与资本流入,助推乡村从农业单一发展向多功能转型,展现了跨村联动所形成的产业集聚与效益共享成效。

图为实践队一行深入花坞里现代农业产业园

科技支农亦是联建机制的重要支点。在西湖科技小院(筹),实践队与联村党委干部交流“绿色防控”“智慧监测”等技术如何在制度保障下从试验地走向大田应用,真正实现“科技下乡走得稳、留得住、用得好”。

图为实践队一行与西湖科技小院(筹)交流座谈

青年调研见真知 振兴路上担使命

调研过程中,漳州市副市长余向红、长泰区委副书记朱学森亲临绿港园现场看望实践队员,并与队员座谈交流。余副市长充分肯定“跨村联建”机制在资源整合与制度协同中的积极探索,鼓励实践队深化对基层治理与片区协同的研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与行动方案。

图为漳州市政府副市长余向红与实践队成员一道合影留念

五天时间里,实践队走访十余个案例,从土地整合到品牌共建,从基层治理到产业融合,系统梳理出“片区共建、集体共治、群众共富”的长泰路径。这不仅是一场制度观察,更是一堂生动的“三农”实践课。

实践队成员深刻感受到,理论知识唯有扎根田野,才能生根发芽;专业能力唯有对接基层,方能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硬实力”。青年之责,在于担当;青春之志,在于实践。接下来,实践队将继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知识用在田间里,为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文:杨泓欣,图:陈祯、杨雨松、施小妮)

上一篇:山东科技大学:四省一市,一人一地传法意!筑牢民族团结“同心堤”

下一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子探索云中郡的振兴密码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