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3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袁宝怡、张航悦 - 小 + 大
随着我国精神障碍患者数量突破2.5亿,社会对“就近康复、持续康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现代精神康复理念应运而生,倡导“生理—心理—社会”全人康复模式,强调在社区场景下帮助患者重建生活技能,恢复社会功能。 近年来,国家发布《关于加强和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精康融合行动”等重要政策。同时,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推进“精康融合三年行动”,通过构建完善的社区康复体系,推动精神障碍患者在社区和家庭环境中实现全面康复。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山东省在精神卫生领域的责任与担当,也为全国的精神康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助力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康复服务,重拾生活希望与尊严。 为打通康复“最后一公里”,山东中医药大学“安元康韵志愿服务团队”于2025年7月至8月深入济南市,以“精康融合”为主线,走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及患者家庭,访谈康复治疗师、社工和患者共80余人,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600余份。其中,团队成员在济南市唐王街道“如康家园”调研时,深刻感受到农村康复面临的需求与供给双重缺口,多数家庭缺乏康复意识,信息闭塞、交通成本高导致“能拖就拖”。此外,年轻治疗师职业晋升与继续教育渠道有限,辅助性就业产品形式单一、订单不稳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尽管如此,农村康复前景广阔,若能解决资金、人力等基础问题,并搭建好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桥梁,其需求量将会非常大。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团队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形成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团队发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作为社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专业人才短缺、设备维护困难、服务标准不统一等挑战。未来,推动精神障碍与社区康复的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多学科协作,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 在基层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凸显的当下,安元康韵服务团队深入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将专业诊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在六里山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团队携手济南市易祺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百余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及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特色康复支持服务。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为居民测量血压、把脉问诊,运用专业推拿手法缓解疼痛症状,并耐心解答健康疑问,提供养生建议。中医特色治疗区如耳穴压豆疗法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体验。 在乐天社区活动中心,团队设计了香囊制作、八段锦教学等互动体验环节,让居民们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收获健康。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太极拳教学、中医体质辨识等环节,让居民们在互动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通过此次活动,许多居民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专业医疗服务。 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安元康韵志愿服务团队累计开展近十余次义诊活动,为200余位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专业诊疗服务走出医院、走进社区。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扩大受益人群,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贡献专业力量。 此次调研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了中国特色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模式,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必将迎来更快速发展期。团队成员坚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起更加完善、便捷、高效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让每一位有需要的患者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康复服务,重获健康生活。(作者:袁宝怡、张航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