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天津大学“溯本求源 文润经心”实践队 - 小 + 大
“溯本求源 文润经心”实践队依托于天津大学经管学部,为探寻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路径,7月25日至8月1日,实践队赴山东淄博、潍坊、烟台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非遗专项实践活动。 7月26日,实践队首站抵达淄博,队员们前往淄博市博物馆,沉浸式感受了齐文化青铜器、车马器等文物被发掘时的现场氛围。在聊斋景区内,队员们重点关注了《聊斋志异》IP的现代化表达。7月27日,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队员们跟随公益讲解员的脚步多层次全方位地参观了陶瓷琉璃的展品和制作工艺。在周村古商城,“烧饼”博物馆通过现代商品展示,展现了传统烧饼的创新转化路径。 7月28日上午,实践队到达潍坊,深入坊茨小镇,调研了德日殖民时期建筑遗址群的保护。下午,队员们在杨家埠亲身体验了风筝和木版年画的制作,与非遗传承人开展深度访谈,系统了解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7月29日,实践队前往十笏园非遗基地开展新的调研。队员们分批观摩和体验皮雕、核雕、葫芦烙画等非遗技艺,通过沉浸式参与深化了对非遗传承的理解。当天,团队还采访了面塑、蛋壳雕、手工汉服等非遗传承人,记录下非遗人“守正创新”的鲜活案例。 7月30日,实践队前往烟台。在璜山书院,队员们在书院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博物馆,观察农具细节,记录调研数据。在所城里文化街区,队员们不仅体验了剪纸和手作香工艺,还参观了扎染、结绳等多个传统手作坊,深刻体悟到“科技是工具,匠心是灵魂”。7月31日,实践队以红色文化收尾,在烟台山景区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和领事馆旧址进行实践与调研,对山东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传承现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此次深入山东三地的非遗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不仅亲身感受到齐鲁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更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意义有了全新认知。在实地考察中,每位队员都深刻体会到: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活态的文化基因,其传承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从淄博的陶瓷琉璃到潍坊的风筝年画,再到烟台的剪纸扎染,每一项传统技艺背后都凝聚着匠人们的智慧结晶和文化坚守。实践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关注非遗保护事业,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持续贡献力量。(天津大学“溯本求源 文润经心”实践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