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夏昇烨 - 小 + 大
8月2日至8月11日,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硅”心同行实践团响应“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奔赴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韩岗镇西大屯村开展为期10天的化学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致力化学科普,助力儿童未来”为主题,在西大屯村村委大院为中小学生开设化学科普、实验体验、礼仪规范、历史学习、文化传承、安全宣讲等课程。通过多元形式让传统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新活力。 图为“硅”心同行实践团实地家访了解情况。王雪晴 供图 走村入户探学情,因材施教润童心 活动前夕,实践团成员们走进村民家中,实地调查了部分孩子的家庭情况与学习需求,并针对不同学习需求设计课程。令实践团成员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户有大大小小五个孩子的十口之家。小一点的孩子们在床上玩耍,大一点的孩子在床上照顾弟弟妹妹,而在床边读书的是年龄最大的孩子。与家长交流发现,家长希望大孩子在补习功课之余多拓展知识,而小孩子则跟着课堂提高动手能力、培养专注力与创造思维。家访过后,实践团成员们结合调查情况认真备课,利用社团资源设计了45节课程,课程涵盖“科普、实验、常识”三大模块,旨在通过互动教学、实践体验等方式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化学思维。 化学科普展奇观,童心萌动探奥秘 “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数学、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在西大屯村村委大院,实践团的化学主题科普与实验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化学、生活现象中的化学┈┈”一堂堂化学科普,一条条化学知识,一幕幕生活瞬间。繁琐的化学原理与生动亲切的日常生活交织,孩子们心中的化学世界之门悄然开启。“苹果为何一烂烂一筐?”“碳元素身在何方?”“亚硝酸盐是何方神圣?”孩子们紧跟实践团成员的脚步,心中的疑问在讲解中不断涌现而又消散。 深耕化学趣味实验,培育孩子们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实践团创新设计“火焰掌”“维C密信”“蝶豆花茶变色”等一系列实验,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现象传授化学专业知识。每一堂精彩纷呈的实验课背后,都离不开实践团成员模拟上课环境调整讲课思路、实验步骤、所需材料的身影。实验课上,炫酷的实验现象在孩子们指尖跳跃,孩子们纯真的笑容、瞪大的双眼、不息的惊叹令实践团成员们为之动容与欣慰。 图为孩子们展示“维C密信”实验成果。王雪晴 供图 教育不是单一赛道的冲刺,更应有多元赛道的探索。实践团的化学支教活动也是如此。不仅有化学主题的科普与实验,也有多元的育人课程安排。 安全为先护成长,文化润心启远航 化学科普实验之余,实践团对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文明规范、文化底蕴的注重与培养同样在路上。方方面面的安全课穿插科普课进行,安全告知书到位每一位家长,一切只为最大程度守护孩子健康成长。文明礼仪课上,实践团成员以“校园礼仪”为着重点展开,并通过宣誓方式让孩子们将礼仪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培养孩子们的乡土情怀,加深孩子们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济宁文化宣讲课应运而生。在这片浸润着儒家文脉的沃土上,儒家思想的种子在此生根千年,实践团成员结合数字AI技术还原济宁千年繁华,带领孩子们探寻儒家文脉,推动这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图为课余实践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交流。刘誉泽 供图 课余同乐系真情,倾心陪伴助成长 “哥哥姐姐,你们能不能过两天再走?”小男孩抱着实践团成员说。回首望去,10天的支教生活,实践团成员跟孩子们早已玩成一片。从辅导孩子们完成作业,到课下孩子们主动找老师分享生活,在与孩子们的相处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孩子们羞于开口的“难言之隐”,及时给予孩子们关爱与陪伴。在实践团成员的陪伴与鼓励下,孩子们愈发昂首挺胸,一往无前。 8月11日,在夕阳照耀下,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挥别。10天里,实践团用累计开展的50余节课程针对暑期“托管难”问题书写出独属于青岛农大学子的青春答案。“三下乡”的种子在这个暑期播撒,终将在未来的某天结出累累硕果。(作者:夏昇烨)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的大合影。高嘉璐 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