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乡村振兴| > 文章 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 > 文章

自然赋能,茶香兴村:南审学子助力溧阳周院村探索振兴双驱模式

时间:2025-08-1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罗宜然 - 小 + 大

一、响应战略,躬身实践

为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南京审计大学国际联合审计学院“青禾创溧”社会实践团于7月3日至7月24日深入江苏溧阳周院村,聚焦“自然赋能,茶香兴村”主题,开展教育赋能与生态振兴融合发展的实践调研。实践紧扣中央关于“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部署要求,旨在探寻乡村发展的可行路径。

图为团队成员在溧阳站前合影

二、他山之石,问道桂林

实践首站,团队前往溧阳美丽乡村建设典范——桂林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走访村容村貌、与当地村民交流,成员们系统梳理了该村在环境综合整治、特色生态农业培育以及文旅项目运营方面的有效举措。组织夏日市集,打造森林步道,美化乡村建筑,如今的桂林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桂林村依托生态基底、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人居环境的成功经验,为周院村提供了直观的参照样本。

图为成员学习村内特色店铺运营

三、溯源规划,把握脉络

为深入理解溧阳市域发展的顶层设计,团队走进溧阳博物馆城市规划展厅。成员们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与沙盘模型,系统学习了溧阳市的城市及乡村空间规划布局。如今,溧阳通过生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通过城乡融合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各美其美、村村设计别出心裁的创新路。在溧阳市的“三山两湖”生态格局中,周院村位于天目湖生态片区,该区域以生态保护和旅游度假功能为主。周院村可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天目湖景区形成“茶旅+湖旅”互补线路。此行深化了成员们对区域协调发展背景的认识,为思考周院村在溧阳发展蓝图中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图为成员在溧阳博物馆大门处合影

四、深耕茶乡,助力融合

在周院村,实践核心围绕当地白茶产业展开。成员们走访茶农、茶园,深度了解白茶种植历史、传统工艺及当前产业发展瓶颈。据了解,溧阳白茶2000年开始规模化种植,至2022年种植面积近5万亩,占全市茶园总面积55.6%,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然而,随着制茶机械化的发展和乡村人数的不断减少,传统工艺面临着技艺断层。针对当地发展“茶旅融合”的需求,团队发挥所长,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了面向村民的茶文化讲解基础技能培训,邀请两位老茶农向大家介绍种茶经验及制茶工艺。通过此次培训,村民加深了对茶文化的了解,也能为今后接待游客做准备。此外,团队协助村委会初步规划出一条集茶园观光、采摘体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茶香体验路线图”。该体验路线包括前往村史馆了解学习茶文化,深入茶山体验茶叶采摘,参观茶厂制茶过程,学习茶叶冲泡并品鉴。

图为成员在茶山实地考察

五、借智自然,启迪教育

探索教育赋能路径,团队参访了位于周院村的溧阳天目湖自然学校,这是一所结合自然教育与生态保护的学校。通过实地观摩其特色课程、营地设施及运营管理模式,成员们重点学习了该校如何将本土自然资源转化为系统的环境教育课程与沉浸式体验活动。学校设置了观鸟、捡虫、观察植物、做手工等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山林,深入了解大自然的美丽,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校内的装饰布置也充满巧思,各种各样由老师们自己拍摄制作的动物照片和介绍,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这些生命的奥秘。学校带领孩子们在观察、记录、实验、创造中探索自然的特色教育经验,为思考周院村未来引入自然教育元素提供了重要启发。

图为自然学校老师带领成员参观

六、知行相促,蓄力未来

本次溧阳周院村之行,实践团通过“学经验、观全局、深调研、做服务”的递进实践模式,不仅系统收集了周院村在生态资源(白茶)与潜在教育价值(自然环境)方面的基础信息,更在服务当地“茶旅融合”发展、探索自然教育赋能可能性的过程中贡献了青年智慧。实践成果聚焦于具体的行动建议与初步方案,为周院村探索教育、生态双轮驱动的特色振兴之路注入了新动能。

(作者:罗宜然)

上一篇:青春画笔点染山乡——解锁涧山文旅振兴密码

下一篇:青春赴农共振兴——安财学子乡村振兴大调研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