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艺心助乡·舞乐筑梦:广大青年突击队奏响广福艺术振兴新乐章

时间:2025-08-1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广州大学“百千万工程”筑梦广福艺术帮扶突击队 - 小 + 大

一、艺启新程:青春力量扎根乡土,艺术星火点亮广福

2025年夏,广州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一行10人奔赴梅州市蕉岭县广福镇,以舞蹈、声乐、乐器教学为纽带,开展为期一周的“艺术浸润·筑梦广福”文化帮扶行动。团队深入乡村舞台,面向广福镇及周边招生,为乡村青少年开设公益艺术课程,将高校美育资源注入田间地头,助力非遗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

“我们希望能用我们的一技之长,点亮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突击队队长张婧涵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23级)

二、多维课堂:舞乐交融,激活乡村美育基因

1. 声乐润心:乡音里的成长歌

基础发声练习、独唱重唱协调训练,结合孩子们个人特点,用纯粹嗓音唱出对明天的期待。

2. 竖笛悠扬:指尖流淌乡土韵

从单音吹奏音阶练习,再到简易乐曲合奏,搭配碰铃、沙锤等丰富旋律,让竖笛成为孩子们表达情感的“便携乐器”,奏响田园诗意。

3. 葫芦丝传情:丝竹声里忆乡愁

学习曲目《萱草花》等,融入小四弦、即兴钢琴等改编,在吹奏中感受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传承非遗文化记忆。

4. 傣族舞灵动:彩云之南显温婉

少女们身穿显示身姿的傣族舞裙,学习傣族舞基本手型、手位、步伐与“三道弯”体态,结合孔雀及当地民族文化意象编排舞蹈。梳发和腆腮等动作,展现孩子们少年的天真与羞涩,在舞姿变换中散发傣族舞蹈的温婉灵动,抒发对山水生活最原始的美好向往。

5. 藏族踢踏舞:雪域踏歌展童真

孩子们身着色彩明艳的藏服,以藏族传统“库玛拉”文化为灵感,学习藏族舞基本体态、颤膝律动与奔放踢踏步法,携手踏歌队形变换,让孩子们在课堂中玩的开心,也学到东西,在欢腾跃动中展现雪域孩童的纯真活力,抒发对高原生活的炽热礼赞,在灵动舞姿中展现雪域高原孩童的纯真与活力,传递对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

课堂精彩瞬间

三、携手共进、成果斐然

经过一周的紧张工作,学生与小老师默契配合,共累计授课55课时,覆盖学员50名;共完成14个作品。组织学生举办并参与“艺术振兴 筑梦广福”汇报演出,涵盖民乐、声乐、舞蹈等多元艺术形式,如《金鼓齐鸣》展现打击乐活力,《彩云之南》呈现民族舞韵味 。演出吸引超500人观看,现场反响热烈。艺术帮扶借演出让广福镇群众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为当地培育艺术苗子,也为广州大学师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教学相长,助力乡村艺术文化振兴 。

实践团成果汇报展演节目单

四、破圈联动:艺术赋能乡村的“广福模式”

如何为沉寂的乡土注入活力? 以艺术为引擎,融合高校智慧、村民力量与资源保障的“广福模式”破圈而出。它打破常规壁垒,将“体育学院”的活力注入、“乡村洒扫”的在地创变、“助学贷款”的长效支撑,深度融入艺术赋能实践,为乡村焕新闯出一条可持续的振兴之路。

体育学院在三下乡中突破传统边界,将“力与美”的专业特质向大家展现。舞狮的鼓点迅速点燃了大家的热情,体育生们用矫健的身姿和饱满的热情,把沉睡的狮子“摇醒”,更把那份藏在鼓点里的古老韵味,变成了现场人人参与、活力四射的“狂欢派对”!传统舞狮文化在充满活力的集体展演中焕发新生。

在梅州蕉岭广福镇的青山翠谷间,一场以“乡村洒扫”为名的集体行动,正悄然重塑村民与自然的联结。这一次洒扫不仅拉近了大家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将枯枝腐叶打扫干净。那些重见天日的青石纹路,此刻正倒映着星星点点的年轻眼眸。

广州大学“倾心助学 艺心筑梦”资助政策海报亮相梅州蕉岭广福镇文化广场。这张海报不仅展示了助学蓝图,更成为撬动当地乡村艺术振兴的新支点。活动现场,大家通过问卷调查,不仅深入了解村民对助学贷款政策的认知情况。还为村民解答了助学贷款的相关问题。

实践团帮助当地居民了解助学贷款

五、青春回响:艺术种子已在泥土中发芽

依依惜别,展望未来 离别时,支教小老师眼角泛泪却含笑:"若再问是否愿教她们,答案仍是'我愿意'。"那些反复教唱的执拗、深夜焦虑的忐忑,都化作孩子们手机里悄然留存的温暖镜头。我们期待艺术的种子在乡村土壤扎根,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彼此生命中的星火,照亮远方的远方。

团队感悟

舞蹈篇

经过五小时颠簸,我们来到简陋舞蹈室,初见孩子们,他们眼中满是纯净。七天里,我们手把手教学,汗水浸湿衣物,也驱散了孩子们的胆怯。最后一天,孩子们在舞蹈中蜕变,从笨拙变得舒展自信。汇报演出的掌声,不仅是对他们的肯定,也坚定了我们的艺术信念。这段经历让我们明白,孩子们的纯真与勇敢,教会我们的远比我们给予的多。

——队员钟淑烨、张婧涵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23级舞蹈编导专业)

器乐篇

广福镇葫芦丝课程有十五六名学员,零基础的他们起初杂音不断,我们连夜调整教案,从单音教起,孩子们演奏的《萱草花》日渐清晰。临近彩排,两个男孩闹别扭,其中一个回了家,我们上门沟通,在家长的理解下化解矛盾。汇报时,孩子们用葫芦丝完整演奏出《萱草花》,掌声既是对他们的赞扬,也让我们感受到艺术赋能乡土的力量。我们庆幸参与此次活动,也希望孩子们能越来越好。

——柳子仪、梁静烔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

教师篇

致“筑梦广福”团队全体同学:

当你们带着一身乡土气息、满载收获回到校园时,“三下乡”的画卷仍在我眼前清晰铺展——广福镇的田埂上,有你们教孩子们跳舞时扬起的衣袖;文化站的工作室里,有你们讨论教学内容时的严肃认真;文化广场上,更有你们和居民一起排练节目时的欢声笑语。这段扎根大地的时光,也是你们写给青春的成长日记。

记得出发前,你们说“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如今归来,我看到你们真正读懂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深意。声乐课教孩子们唱歌,带他们唱出了少年的饱满热情与心性的纯真;排练《彩云之南》舞蹈时,你们不囿于固定动作,而是引导孩子们模仿舞姿,让每一个转体都藏着小镇的风与光;教葫芦丝演奏时,先带孩子们懂得韵律,再讲解气息运用,让音符里飘着的不只是曲调,更有这片土地的呼吸与心跳。这就是实践的力量——它让知识跳出课本,让青春接足地气。

你们在广福镇种下的,不只是一次下乡实践更是青年与乡土的“精神联结”。未来的路还长,希望你们带着这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初心,把“三下乡”的收获变成继续前行的底气。期待你们带着这份乡土赋予的力量,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担当与荣光!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周云

2025年7月15日

六、展望:以艺为媒,共绘广福新画卷

未来,突击队将深化与蕉岭县合作:青山叠翠处,舞乐正青春。广福的故事,等待更多青年续写……

未来,愿“三下乡”艺术帮扶化作一双双翅膀,载着青年的热忱飞向这片沃土——让音乐的琴弦,与山间鸟鸣谱成和鸣;让舞蹈的身影,带动孩子们跳出山野里的朝气与力量。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青年带着艺术的火种而来,不仅教会孩子们技法,更与他们一同从广福的青山绿水、民俗风情中汲取灵感,让艺术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密码。当孩子们用歌声唱出家乡的美,用画笔描绘心中的梦,这幅由青春与热爱共同勾勒的广福新篇,定会在时光里愈发鲜活明亮。广福的故事未完待续,而每一位踏足此地的青年,都将是最动人的执笔人。

——广州大学“百千万工程”筑梦广福艺术帮扶突击队全体同学

2025年7月16日

作者: 广州大学“百千万工程”筑梦广福艺术帮扶突击队 

上一篇:涧山行旅创生共济调研团——以青春之力绘就乡村文旅新图景

下一篇:沐光而行绘童心,倾听协作助成长——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