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许悦、沐尹如、许星洁、刘阳、邹静怡 - 小 + 大
2025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沐光行者社的志愿者肖鸿芸、黄颖超、蒋悦、于陶毅、曹刚辉等同学联合丹阳佳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陵口中心小学开展儿童支持系列主题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彩绘心流充电站”与“倾听协作工作坊”两大特色项目,为陵口镇未保站的孩子们构建起艺术表达与心理建设的成长支持体系,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关爱少年儿童的号召。 以艺润心:绘出成长正能量 7月6日的“彩绘心流充电站”活动中,志愿者们创新采用艺术疗愈方法。在“能量充电站”环节,先用有趣比喻导入,激发孩子兴趣,接着分发材料,鼓励自由创作,引导者巡视并给予提示。之后邀请孩子分享作品,用提问引导深入表达,最后集体展示作品,贴成“能量墙”,鼓掌鼓励。孩子们将手机充电的科技概念转化为情感表达——有的孩子画出“志愿者教我画画”的温馨画面,有的用亮色线条定格“运动会上的加油声”的精彩瞬间。整个过程充满趣味与互动,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建立情感支持。 “我的支持树”创作环节更成为情感教育的生动课堂。志愿者给孩子们发四色便签,示范用四色便签记录不同阶段的支持:浅绿写别人帮助过自己的事,蓝色写帮助别人的事,黄色绘未来心愿,粉色记录同学对自己好的事。在孩子们的分享里,用浅绿记录“老师辅导作业”的温暖、用红色标注“同学扶我起身”的感动、用金黄写下“想给山区孩子送书包”的心愿。一张张便签贴满大树展示图,让“支持树”在创作中变得绚丽多彩,不仅将孩子们感受到的关爱可视化,更让他们领悟“被支持”与“传递爱”的意义。 以听促行:构建协作新生态 7月13日的“倾听协作工作坊”活动中,团队设计“故事碎片拼图”游戏,引导孩子们学会协作。在第一轮自由表达环节,起初所有人可以同时发言,孩子们发现各自陈述片段后,讨论变得十分混乱。这时志愿者肖鸿芸及时介入,引导大家让讨论变得有序,并在游戏中教会孩子们 “轮流表达、专注倾听” 的秘诀。于是孩子们第二轮依次按照顺序轮流发言,其他孩子专注倾听,最后一起拼出故事的全貌。从七嘴八舌到默契配合,孩子们在欢笑中领悟了倾听的力量。 在“声音地图”环节,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变身“小小侦探”。闭眼静听,用心标记,孩子们笔下的地图瞬间鲜活起来。所有小朋友闭眼睛,静静地聆听周围所有的声音,通过声音发现近处有说话声、笑声、走路声,远处有汽车,工地施工声,原来我们生活在声音如此丰富的世界。随后的“情绪猜猜乐”中,孩子们通过肢体表演突破自我,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演绎情绪,构建起非语言沟通桥梁。 原先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小朋友通过此次的游戏活动,也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场的氛围十分热闹。 青春践责:多维守护成长路 在沐光行者社开展的儿童支持系列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他们不仅在创作中找到了乐趣,也在分享和交流中感受到了支持和鼓励,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但收获了美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得到了成长和疗愈。据未保站的老师们反馈,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开始主动分享感受,同伴矛盾也减少了很多。而这不仅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情感支持网络,也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实践平台,实现双向赋能。 沐光行者社的志愿者们更因此发现,大学生志愿者的榜样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当他们与儿童沟通交流最近交往中的趣事时,儿童在沟通中表现出的对大学生活的好奇与向往,令人十分动容。因此,未来沐光行者社也将持续深化“艺术+心理”的服务模式,优化活动设计,扩大服务覆盖面,助力儿童健康成长。这支青年团队表示:青年学子正以实践行动践行青春担当,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倾听,每一份成长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充电”。 图片:肖鸿芸、黄颖超、蒋悦、于陶毅、曹刚辉 编辑:肖鸿芸、黄文慧、王怡佳、饶嘉瑜 文案:许悦、沐尹如、许星洁、刘阳、邹静怡 |